话剧《一元钱》里的天津方言
(2018-09-03 15:02:30)
标签:
郭文杰今晚报一默话剧《一元钱》里的天 |
分类: 津味小文 |
|
||||
中国话剧的发展和天津密不可分,是天津的文化人和学者们推动了全国的话剧发展,为话剧繁荣奠定了基石,这其中天津方言和习俗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元钱》是1915年在南开大学(那时叫南开学校)11年校庆上演的剧目,集体创作,导演是张彭春,现在对张彭春这个名字熟悉的人不多了,如果用另一种方法介绍,就显得亲近了许多,他是张伯苓的同胞兄弟、曹禺的恩师,曹禺说张先生在中国话剧史上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我仔细阅读了张先生的话剧作品以后,愈发懂得曹禺先生对张先生的评价。张彭春编剧、导演的话剧中天津话很多。 《一元钱》第一幕:孙思富:“这对吗?显着吾太没够啦,太难啦!吾再谢谢老弟!”这一句话里面从说法到词汇都是我们熟悉的,“这对吗?”“太难啦!”“太没够啦。”这几句的意思无需解释,这就像我们身旁的老人在说话。 第四幕:孙思富对赵安说:“吾跟你父亲既是认识喽,就短不了常常的聚会,喝酒喝到最高兴的时候,就说闲话啦。”这里有个词“短不了”,我们非常熟悉,现在还在用,意思是:难免,备不住。例:两个孩子都出门在外“短不了”有个来往,相互照应。 第五幕:田妈:“……吾没念过书,姑爷别拔扯吾。” 第六幕:胡柱:“再说,咱们娘儿俩也不过这个……” 第七幕:孙思富:“合着是你们全对啦, 在这个剧里还有很多天津方言和天津人的说话方式,如:“逆心的事儿”“似的”“嘛话”“嘛事儿”“横打鼻梁”“会芳楼”“洋火”。当我们仔细研读这些昔日经典的时候,不仅可以寻找到我们文化发展的脉络,也为文化自信找到了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