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津人眼中的天津相声

(2014-10-16 15:16:46)
标签:

娱乐

郭文杰

今晚报

相声

分类: 津味小文

天津人眼中的天津相声

  • 发布日期: 2014-10-16 
http://epaper.jwb.com.cn/jwb/res/1/1/2014-10/16/19/res22_attpic_brief.jpg
http://epaper.jwb.com.cn/jwb/res/1/1/2014-10/16/19/res25_attpic_brief.jpg
http://epaper.jwb.com.cn/jwb/res/1/1/2014-10/16/19/res28_attpic_brief.jpg

编者按:前阵子,在谦祥益文苑举行的第五届天津相声节让广大相声迷又乐呵了一番,各路媒体也争相报道。我们今儿想说的不是相声节,而是开幕同时在谦祥益挂牌开张的全国首家“相声主题邮局”,可以在这买到首日封、纪念邮折等等,还能加盖个性化的邮戳。都知道相声发源于北京,但为嘛全国第一个相声邮局立在了咱们天津?听过了太多相声名家在电视上讲天津相声如何如何,今儿看看咱自己人眼中的天津相声是嘛样的。

相声“虫子”

我爱听说相声不是演相声

郭文杰

我敢说在天津,喜爱相声的“虫子”里,绝大部分是爱天津本地相声的。可能京剧在天津人心里,没有北京天津这种地域的区分,但相声不一样,在像我这样的“虫子”心里,就有地域之分,我爱的是天津相声。这倒不是说我是天津人,所以才爱天津相声。因为我一直觉得天津相声是说的,别的地方是演的,说相声和讲笑话是两回事。

也许这在别人看来没什么,甚至辨不出说和演的区别,但这在我心里很重要,就像在煎饼果子里夹火腿一样,能吃吗?也能吃,但老天津人没这么吃的,为嘛?因为习惯了传统。我从小就是听相声长大的,家严在世的时候,相声是我们交流的主要内容,从相声段子到相声演员,什么叫铺平垫稳,嘛叫迟急顿挫。每年单位茶话会,家父总是要来上两段自创的小单口,总能博得满堂彩。

喜好相声,这应该是我们家辈辈传下来的,因为这喜好在几十年中也逐渐接触和交往了一些圈里的朋友。随着交往的深入,对相声的了解也就愈加深入。前几年有一个好机会,和佟守本一起去看望了住在南京的张永熙老先生,老先生给我们演示了过去撂地时的白沙撒字,也就是行内说的“划锅”,让我感受到了相声的讲究和巧妙。他用白沙写下四十二个字,这字是有学问的,他不说破,你看时总是似懂非懂,这四十二个字是:“廣月中秋白露上行人凄凉桥流水桂花香夜千思万想中不得宁静春早念文章年寒苦在书房显才高志。”这堆字没标点没断句怎么念?您了稍等。

天津相声的特点,是以说功见长,以说为主,讲故事渐入佳境。代表当然数马家父子——马三立、马志明。如果留心听,就会发现,马三立的底包袱,多是用天津话,“挠挠!”“逗你玩!”听着就亲切。马三立的相声是彻头彻尾的相声,相声已经化在了他身上,他基本没有大动作,胳膊总是蜷着,所有动作都配合着他的说,绝不会搅了他的话,这是一种对相声的坚持。苏文茂的相声也是以说为主,虽然“文哏”这种叫法并不准确,因为没有“武哏”相对,但他是以说见长的大师,在相声界根深蒂固,他说的相声,稳健大方,尺寸恰到好处。天津还有很多“说”得好的大师级演员,田立禾、尹笑声、佟守本等。所以这个“说”,是天津相声永恒的魅力。

接着说上前面的字谜,这些字写完是一个圈,要从“廣”字起念,但不念“廣”,念这底下藏着的八字,每一句的第一个字,是前面最后一个字的一部分:八(“廣”下部分)月中秋白露,路(“露”下部分)上行人凄凉,小(“凉”下部分)桥流水桂花香,日(“香”下部分)夜千思万想。心(“想”下部分)中不得安静,青(“静”左部分)春早念文章,十(“章”下部分)年寒苦在书房,方(“房”下部分)显才高志广(“廣”上部分)。

相声对我来说,不能简单说成是喜好,它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它给我的生活带来丰富的营养,那些睿智的语言是我生活中用之不竭的幽默素材。有时我出国一待就一个多月,都会准备个MP3,里面装满了相声,这让我觉得,家,从未走远,一个个段子解了我的乡愁。

相声经营者

台下笑了 我就倍儿美

史清元

我办相声茶馆,过去叫园子。因为爱听相声,在天津恢复茶馆之初,我一有时间,就一头扎进燕乐,坐在最后面,听老先生们说相声,那时候年轻演员少,年轻观众也少,所以我也算为数不多的年轻观众。

后来也是天赐机缘,我这个外行人竟然开起了茶馆。天津卫这块宝地,培养出来好的相声演员们,他们不仅艺术水平高,还有好的艺德,这是俩好换一好,几年来他们挖掘整理出很多老段子,也创作了不少新段子。年轻演员辈出,观众越来越年轻化,获全国大奖;像尹笑声、黄铁良等一些已过古稀之年的老演员,还坚持在舞台上表演,全国少有。他们为我们这些爱相声的人带来欢笑。

有时候能带着一些年轻的相声演员,借着相声节,去各地转一转,交流技艺,结交朋友。每当人们夸赞天津相声时,我心里就高兴,因为天津是我的家乡,守家在地就能听到这么多好演员说的好相声,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天津相声的传承保护,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这是因为天津有最好、最懂相声的听众,想一想心里就美,我正巧生在这里,也算一个不错的听众,一个真正的相声迷,在这些好听众里有我,我为相声摇旗呐喊,出点力,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办好园子,让来的客人、相声迷们舒舒服服地听好相声,是我心里最美的事儿。

相声剧作家

我与天津相声的不解之缘

丁润洪

相声艺术虽说发源于北京,但到了天津这块风水宝地,迅即得到天津卫父老乡亲的格外青睐。有人称之为天津相声,有人称之为津味相声。不管称谓如何,任谁都无法否认它无穷的魅力。也正因为它的魅力无穷才使我这个相声爱好者得到丰厚的滋养,几十年来,由于爱相声,所以天天听相声,听到尽兴处,不由得手舞足蹈。迷恋上相声,于是练着写相声,就这样与天津相声结下了不解之缘。

提起天津相声,不能不说相声泰斗马三立老人,而老人家对我这个爱相声的小字辈儿的关心和热心尤其使我终生难忘。记得那是在1984年,全国首届相声大赛在青岛举行,我为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魏文亮、孟祥光创作的相声《二重唱》被选为参赛节目。幸运的是在修改作品时,正巧天天和马三立老人在一桌吃饭(因为马老和我都是回民),近水楼台先得月,我向老人家讲了这段相声的创作意图和打算如何修改。老人家给予了十分珍贵的指导意见,使我受益匪浅。作品修改后,取得了良好的演出效果,除了在全国获奖还得了“鲁迅文艺奖”。在天津成长起来的相声演员戴志诚、郑健把这个作品带上了199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使人耳目一新。

在平素的交往中,马老对我相声创作的关切和督促,成为我创作相声的动力。天津相声界除了鼎鼎大名的“马氏相声”外,还有“常氏相声”, “常氏相声”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常宝霆以及白全福二位老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和对晚辈的提携,对我产生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从而使我对天津相声,或叫津味相声产生了更加浓烈的热爱之情。常宝霆先生对我创作的相声《品尝家》很喜欢,没用多长时间便和白老把这个作品搬上了舞台。演出那天,我被常老叫到了后台,演出结束,常老一再向我道歉,说演出效果不理想。可使我万万没想到的是,那时,白全福老人已经基本失聪,也就是说,在舞台上,白老根本听不见常老说的话,而他为这段相声量活全凭着看常老的嘴唇是如何动的(如同聋哑人读唇语),再根据排练时的台词,随机应变,圆满地完成了这段相声的演出。试想,我当时的震惊是何等的强烈呀!因此,当常老希望我为他弟弟常宝丰和徒弟王佩元二位艺术家创作相声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很快,我写出了相声《花的礼赞》。经过二位的二度创作,这个作品在全国首届电视大赛中获奖。

后来,常老患病,不想,我也得了和常老类似的病,有趣的是,给常老治病的大夫和给我治病的大夫是同一个人。之后,虽然我和常老好长时间谁也见不着谁,但对彼此的病情却了如指掌。提起这事,又想起另一段有趣的经历:我和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刘文亨先生同时住进天津市干部疗养院。他住一楼,我住二楼,每天吃饭都是由我架着他去饭厅。他患的是脑萎缩,腿脚不听使唤,但是,只要我架着他,他便能慢慢地往前走,我不架着他,他便一步不敢迈。饭后闲着没事我就听刘先生聊各种趣闻轶事,这位大艺术家在闲聊中体现出来的对“包袱儿”的铺陈和抖、翻,均对我以后的相声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所提到的这些大艺术家都是津味相声的创建者和精英人物,能得到他们的教诲和鼓励,是我人生中之大幸。虽然我如今已进入古稀之年,但对津味相声的热爱却日益深厚。所以,如今只要看到哪位后起之秀在津味相声的演绎中有不凡的成绩,便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感动,并默默祝福天津相声未来繁盛与辉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挤红点
后一篇:立马儿和渗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