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抹醭”
(2014-02-27 21:02:47)
标签:
今晚报民俗趣说天津话文化 |
分类: 津味小文 |
趣说“抹醭”
发布日期:2014-02-27 00:00
作者:郭文杰
前些日子本版刊出的《天津话小测试》,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我身边有好几个朋友拿着报纸来问我“这词嘛意思”,还有人跟我说:“这老词太哏儿了,许久不说都快忘了。”这个试卷的高级部分的最后一题考的是“抹醭(mā bú)”,这词基本上已经很少人说了,这次咱就聊聊“抹醭”。
天津人说话嘴巧,一样话百样说,许多精巧的话,就在邻里间打头碰脸的你来我往中诞生了。这不是头天,赵婶和周娘老姐俩话说得有点不钉对,赵婶借着拿葱在院里等着周娘,想把昨天的事儿描描。周娘看见赵婶在院里站着,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儿,出屋也想把话说开,为这点事儿就系了扣,不值当的。
“周娘,我昨天的意思不是说您胖,说的是这衣服做得有毛病,您可别往心里去。”赵婶这一道歉,周娘倒挂不住了,赶紧把话茬接过来了,“就是胖了!怎么就不能说?我这是从做闺女时,养下的不能抹醭的臭毛病。”赵婶接着道:“也愿我嘴敞,您了这叫富态,该有的都有。”俩人哈哈笑了起来,就把昨天那点别扭都扔到脖子后面去了。
这个“抹醭”说得多巧,所谓抹就是擦的意思,抹布的抹,天津人读(mā)的音。几十年前小学生上学时,除了学生用品外,还要带三样东西,水碗、手绢、抹布,这叫三带。如果忘了,还要回家去拿,为的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醭是什么呢?就是在吃食上生出的霉菌,起醭分几个阶段,先是白醭,再是绿醭、长黑毛,准确地说到了绿色,东西就不能吃了,东西已经变质坏了。
在那个物质稀缺的时期,再加上没有冰箱,到夏天,馒头放一晚上,转天就在表面上起了一层白醭,起得少时抹干净醭,熥一下,照样吃,就是有点土腥味口感酸了,大方点的会把馒头皮揭下去,扔了。对于一个大白面馒头来说,有点醭不算嘛,好的还是占主体。
对于周娘这样还沉浸在做闺女时的女人来说,胖是不能说的,即使别处都好,这点白醭也不能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