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贞观 |
分类: 思想杂论 |
昨日在微信朋友圈里看见田总发条微信揭秘重口味的历史真相。其中提到,终唐之世,中国人口数都没有超过隋朝。这是个事实。历史学界曾有过测算,唐朝贞观年间的GDP始终没有达到大业年间的一半(测算方法主要以粮食税收为基数)。那么,李世民在位23年彪炳史册的“贞观之治”又是怎么来的?
GDP是象征国力的重要指标,但决定民众幸福感的并不是GDP,而更多的是人均GDP。在农业这样的劳动密集型时代,GDP的大小更多取决于人口多少。据大唐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贞观年间,唐朝人口数约为380万户(经本人测算,唐朝每户人口平均在5到6之间),大约2200万人口,这个数字不到隋炀帝时期的一半。可见,唐朝GDP的减少更多是人口减少带来的,这种减少不会影响人均GDP。
“贞观之治”形成的主体主要在于两个因素,一是国家形成相对完善的上层建筑。唐朝的均田制让每户人家都可以根据人口多少分得土地,社会福利相对完善;募兵制极大提高了兵员质量(唐朝与其他时期不同,都是有钱人当兵),三省制度规定,皇帝签发中央文件必须经得宰相的联名签署,否则无效。中央权力的制约相对平衡。
另一个是李世民本人的个人能力。此公不但自身素质完善,精通战术层面的指挥和骑射训练,用人得人的帝王之术也能运用自如,在征服天下的过程中,积累了大批文臣宿将。贞观23年,唐朝依靠精锐的骑兵战阵和抛石车等坦克大炮在祖国的东南西北四个方面全面开花,横扫异域。
不过,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后人没有真正见过贞观之治,我们所获悉的贞观都是书本上的贞观,都是写下来的贞观。这里面名堂就多了。个人认为,唐朝拥有贞观之治的美誉,一方面是因人成事,确实取得了成就,另一方面是因为唐朝加强了对帝王起居注等新媒体的管理。
记录帝王行止的文字材料原本是游离于帝王干预范围外的新媒体,但在唐朝,新媒体的管理逐渐趋于严格。所以,你在史记里可以看到秦始皇大建行宫别墅,累死民夫,可以看见汉武帝整天像王菲一样找类似王林这样的大师搞长生不老,你在汉书里还可以看到汉朝王室刘建强令属下与动物交配,将婢女赶上小船,然后故意侧翻,欣赏她们临死前挣扎表情的重口味内容,你在三国志里也可以看到曹操的小妾只因为没有当好闹钟,及时提醒他起床就被砍了脑袋的限制级镜头。但这些东西,你在新旧唐书里,统统看不到了。
李世民的新闻里,个人认为最负面的也不过是李世民因为有批最喜欢的宝马因为没有养好生重病,他要杀养马官,最后他又在大臣的劝谏下收回成命,充分体现了帝王善于纳谏的民主作风。唐朝最敏感的新闻莫过于玄武门之变。唐华社的报道都是,李世民如何如何为难,最终是在尉迟敬德、长孙无忌的逼迫下,勉强成行。
微信微博里写的却是,当时双方已经剑拔弩张,李世民严令房玄龄、杜如晦迅速归队,此二公慑于当时紧张的政治空气,不敢前来。李世民得知后的反应是大怒,要人拿剑前往,不来就要砍头。李世民才是玄武门之变幕后的真正主人。
但这些细节大都为充斥史书的李世民纳谏记载所掩盖,讲的是李世民非常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管大臣当面说的如何难听,他都能接受。而事实上,李世民是个非常喜欢别人拍他马屁的人。中原大战时,李世民面对窦建德和王世充的双线夹击,在各方都不看好的情况下,竟然凭借个人能力,火中取栗,力克两路大军。窦建德被擒之后,李世民问他为什么要来打自己。窦回答:反正以后你要消灭我,我怕你跑太远太累,所以主动跑过来给你消灭呗。
另一次是李世民请魏征等大臣吃饭(李世民经常请手下吃饭),席间他大力表扬魏征,说你看,他总是说难听的话,但都大有裨益呀,这得多么忠心才能做到。很懂做的魏征一看领导表扬自己,也很现在很多干部一样,连忙回拍马屁说,如果不是皇上英明神武,允许我说这么难听的话,我哪里会说呢?对于这两次拍马屁,李世民的反应都是“大悦”。
但这样的李世民不是民众熟悉的李世民。后人知道更多的,也就是我们小时候后历史教科书里写的唐朝领导人在多次会议中强调指出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话其实是荀子说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云云的纳谏民主。史书中的秦皇汉武都是有阴暗面的千古帝王,新旧唐书里的唐太宗却是集德、才、能一体的完人圣人。本人深信,没有阴暗面的帝王不是真帝王。伟人如美女,都经不得近观。
那么,请问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怎么才能搞好新闻宣传工作呢?首先,要有一支好的宣传人才队伍,李世民所组建的内阁(唐时称政事堂,入阁者都是宰相)先后有29人,里面大批都是精通写会议纪要、领导讲话稿的政工人才,如马周、岑文本、房玄龄、温彦博。别看这些人位极人臣,搞史书玩意,他们都是亲自抓的;
其次要坚持讲政治的原则,不要像司马记者那样整个一香港小报记者,凡事不拿官方通稿,非要坚持深入采访,搞什么口述史。史记、汉书写的那么生动,新旧唐书里的却是大部分都是官方材料,读起来虽然生硬晦涩,但却坚持了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比较正确的处理了新闻生动性与政治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三是要善于挖掘正面新闻,咱们GDP比不过,因为人少嘛,人少咱就比发案率,比平安指数、比安全感、满意度。唐朝一年的死刑案件只有29宗,只相当于现在珠三角一个地级市一年的死亡案件。但人家不会像我们现在做的新闻那么呆板,什么中国去年死刑案29宗,较比上年同期下降多少多少,人家的新闻标题是“路不拾遗、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你看这做标题的水平。
所以这就提示我们很多一把手,不要自以为工作做的好就可以不搞好宣传工作,你工作做的再好,好的过李世民吗?人家21岁出道,29岁一统天下。现在,你能像之前某位广东的市委书记一样29岁干到副处级,已经牛逼的不要不要了。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