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儒学修身要义

(2015-07-12 22:32:37)
标签:

儒学

修身

分类: 思想杂论

     中国之精神荒漠化无如当今,此为新文化运动及文革所应食之恶果,不足为奇。中国精神所系原在智识阶层,此一层面无信仰可言,则一国之精神,便无足观。从近期高层崇儒之说再起,可窥一二。

儒学之修齐治平之说,概而言之,乃以个体修得精神圆满,进可兼济天下,退可保养自身。然儒学隐身久矣,修身之说,世人已觉陌生。吾尝望,无数都市人在精神痛苦中无所适从,翘首以待拯救者,今日成儒学修身要义,识得此言,欲求精神无碍,庶几可济。

儒学非宗教也。佛教教人四大皆空,灭绝人欲,基督教人否定此世,转望来世。儒学则便叫人从此时此世中求得幸福,最对国人胃口。儒学修身难乎?不难也,子曰,求仁得仁,欲仁而斯仁至也。儒学修身易乎?不易也,颜回之贤,子曰,回也三月不违仁。故中庸云: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此何解?

如儒学者,其修身法门,门槛之低,犹如跑步,众人皆可练,然速度欲超世界冠军,则非人人可得也。故儒者云,人人皆可为尧舜,而人人不能必成尧舜也。儒学修身法门何在?儒者在家修行也。修行之事,不过柴米油盐,与常人无异。然则圣人与常人之别究何在?答曰在道。

朝闻道,夕死可也;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孔子之道云何?曰价值体系。人与动物之别在于,人不可无意义,总望成就自我价值,得自我肯定。无自我肯定,便觉抑郁空虚。愚者亦云,不是要过的好,而是要过的比别人好。只是好与不好之间,人人判断不同。此不同者,便是人生境界之高低所在,亦是精神是否圆满所在。

人之价值体系约略有三种,一曰,物化价值体系,持此价值者本身并无价值,必待以外物而体现自我价值,如名表、别墅、豪车;二曰文化价值体系,持此者本身已有价值,如爱因斯坦无论居住何处俱为爱因斯坦,不待外物,其他艺术家、科学家亦如是,然则其价值亦须有社会之承认,换言之,其价值之高低依旧靠他人之评判,三曰哲学价值体系,持此价值者,自身便是价值尺度,何者高、何者低,不关乎他人所言,故哲人一心之间便是宇宙,静谧无为。

   凡修身之人,未有不改变价值体系者。如身边有人曰我信佛、我信基督,试听其言,观其行以辩之,如仍在第一价值体系,则必为虚假。儒学价值体系在第二与第三之间。儒学之道,有世俗之要素,追求财富、帮助他人,然儒学之道又不止于世俗。颜回在陋巷,一瓢饮,人不堪其忧,而回能不改其乐。缘何?儒者不似佛家,一切皆空,一切皆无分别,儒家知世俗之事,知鲍鱼龙虾较蔬菜淡汤为豪华,知珠宝钻戒为炫酷,亦知宫廊殿宇较蜗居为舒适。故颜回在陋巷,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为死人耶,宁不知其忧乎!回亦知其忧也,然不能改其乐者,何也?乐以忘忧也。此一忘字,便是儒学修身之绝玄妙处,亦为圣人与凡人之分野。

此一忘字与道家不同,庄子曰坐忘,乃离神去知之说,教人远离凡尘俗世。儒学则不然,儒学教人留恋世俗,而不耽于世俗。为何,有比世俗之更可恋者,道也。受儒学影响之禅宗亦云,一念成佛,淡水砍柴,无非妙道。儒学修身亦是如此,端的成功与否,便在一念之间。

然有此一念,非经年累月之修行不可。为何?因人之精神亦如肉体,初期不加锻炼,世间繁华诱惑所至,便觉难以抵抗,人之望巍峨宫殿,便觉自身渺小,适对宫殿之主人万般膜拜,此历代统治者大兴土木之政治诱因所在,人之望珍馐琳琅,便知自身能力之所限,对万物之拥有者不觉顿首。

物质之于精神,除人之保暖、果腹外,另有刺激作用,精神之于精神,亦有刺激作用。两者此消彼长。如柏拉图《理想国》中所云,此欲望之强,则彼欲望之若也。精神修行不能进步,精神之刺激不能超越物质之刺激,则对物质之诱惑,恋恋而不能忘,则不能跃进价值体系之第二层,更不可达至第三层。

 人曰:精神于精神之刺激是何物?答曰,文化。如何能使文化刺激超过物质?答曰:学习。有人能于文化中有所乐其所乐,有人淡漠然焉,不能得所乐,其学力高下所致。能于文化中有发自内心之乐,突破第一价值体系,诚非常人所能为也。或问:乐以忘忧也罢,皆在个人一念之间,圣人亦有住豪宅、持名表者,与常人之别只在一念之间,旁人不得而知,圣人之得,毋乃太过虚幻?

此言诚是,故儒学云:君子必慎其独!独者何也?他人不知而己独知之地。儒学慎独之说,盖以答乎此疑问。圣人之精神圆满,何待他人之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