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之后,我国的基尼系数就开始逐步的下降,居然得知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还不到0.5的说法,这与民间数据0.6的版本相差甚远。为什么人们宁愿相信民间的基尼系数也不相信统计局的数据呢?我认为原因有三。
第一,统计局属于政府行政部门,他天然存在把数据说漂亮的倾向,就算他没有这样的倾向,也不能保证他不会面临上级部门的压力。从这个数据出台的前后,我们就可以看出,是在统计局迟迟不公布基尼系数已经遭到高度质疑的情况下,才羞答答的公布数据的。而早在他之前,民间的数据早已公布。
第二,统计局只公布了统计数据。这个数据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2009年以后会逐渐下降,他没有详细的解释,仿佛害怕人们知道的太多。这种只露冰山一角的做法只会更增加人们的怀疑。基尼系数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他其实就是贫困家庭数量占总家庭数的比例除以贫困家庭所占有的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而已。当然,实际情况下,贫困家庭数量在变化,而且不同程度贫困家庭数量的比例也不一样。反映在函数上就不会是直线,而是曲线。只要用微积分算出曲线的斜率就可以了。不是什么难事。2009年后,基尼系数下降是什么原因?是总体贫富差距缩小吗?还是财富结构变化?比如最富和最穷的人群数量都缩小了,中产阶层数量增大了。同样基尼系数的国家,其结构也会很不一样。中国到底是属于哪一种情况,这些内容统统没有。仿佛就这个数据,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你民间算出的那个0.6肯定是一个奇迹,如此而已。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数据和很多老百姓的观感不符合。老百姓最关注的并不是冷冰冰的数据,每当你公布一个数据,他们就会自觉的将这些数据和自身的感受以及所见所闻结合起来,一旦发现不对,当然就会怀疑。正如杭州飙车案中,交警核出肇事车辆的速度仅为70码,和老百姓看到的把人撞出数米高的观感不符合,人们就会说交警部门公布的数据为欺实码。
众所周知,房价问题是影响中国贫富差距的头号元素。2009年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大救市的一年,银行在房贷方面开闸放水,结果导致房价迅速反弹。直到2010年更严厉的政策出台,才收住阵脚。基尼系数在这一年后减少,与房价的变轨路线十分吻合。但吻合的仅仅是变化趋势,而不是数值。换言之,我只相信,中国的基尼系数在2009年后会减少,但是不是就减少到0.4了呢?这个就不大敢相信了。
房价是造成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虽然房价的飙升已暂时刹住了车。但整个国际大环境并没有改变,欧美消费增长乏力,中国的对外依存度并没有降低多少。加工贸易型的民营企业或减产,或倒闭。同时,国企收入依靠垄断进一步稳步增长,尽管这些差距的数额并不如房价那样大,但其范围远比房价多的多。房价造成的贫富差距是一小撮人的绝对富有和大部分人的财富缩水,而国企民企收入差距却是两大人群之间差距的扩大,他所涉及的范围远比房价要广。
种种原因都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因此,几个枯燥的数据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真正说明问题的应该是切实有力的分析报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