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中“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的意思

(2012-12-02 21:31:07)
标签:

论语

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文化

分类: 闲言碎语

   论语中有一个君子三戒的叙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句话,对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少、中、老三个阶段都做了警示。这句话的前两段比较好理解,最后一句的“得”如何理解?

    朱熹的注本中,将“得”解释为贪得。这种解释没有任何依据,“得”字在古义中并不与“贪”有何瓜葛。释“得”为“贪”只是朱氏的臆想。这个解释流传很广,但却始终不能令我信服,总觉得有些偏差,似乎少了什么。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如将“得”解释为“贪”,我对最后一句话的人生经验与前两句有太大不同。

    论语是一本要用人生体验的书。当中的许多话,光凭训诂虽然也能准确的释义,但其中的人生内涵却难以表达。看论语,其实是看人生。论语并不是一本唱道德高调的书,这本书当中的人,就存在你我的身边。君子三戒中的少年、青年,我相信,在大家身边比比皆是。我见过许多少年,他们对异性都充满了强烈的欲望,我还遇到不少青年,他们对斗字乐此不疲,本领大的要在职场中一较高下,本领差的,也要找个街头酒后斗殴,在女朋友面前显示自己肌肉发达。而我碰到的老年人,多数却不是贪婪之辈。

    老年人体力已衰,饱经风霜者甚至看透世事,对物质的获得早已十分淡然。我身边的长辈,年轻时奋斗打拼,追求物质,等到老了,遇到吃亏赔钱的时,却总是微微一笑说:平安就好,平安就好。为何君子三戒中的前两戒切中要害,后一句却如此隔靴搔痒呢?

   “得”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还可以回到前两句。君子三戒中的前两戒,说的都是一定人生阶段中最难拒绝的东西。少年男子见到性感美女送上门,即便心理抗拒,身体亦很难拒绝;靑壮年的人都有各种抱负和梦想,他们希望通过竞争和争斗,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哪怕这个目标不过是一时的荣耀。荣誉和成就感亦是青壮年人最难拒绝的东西。老年人最难拒绝什么?我想,绝不是物质上的贪欲。一个人到了吃不动、跑不了的年纪,即便他没有太高的人生境界,受制于身体条件,也不会有太多物质上的欲望,更多应该是精神层面的。我发现,许多老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境界高点的爱以各种方式肯定自己,境界低的爱标榜甚至吹嘘自己。这一点无论是我身边的老人,还是各类老人写的回忆录,无一例外。这忽然让我觉得“得”的含义正在于此么?

    社会认同才是老年人最需要的。你说一个人年轻人太差劲,他不会当回事,因为他还有丰富的未来;但是到了盖棺论定的年纪,你还敢不敢承认,自己的一生是失败的,是没有价值的?这个才是最令人绝望而最艰难的。它和色相对于年轻人、奋斗对于中年人一样难以抗拒。将“得”解释为社会认同在内涵上有更加清晰的逻辑链条。尽管这个解释没有训诂上的证明。

    君子三戒展现了人生的三个层次。好色的动力出自性本能,只是一种肉体需要,斗不但能为人获得具体的物质利益,亦能带来成就感,是肉体和精神需要的混合物,社会认同则纯为一种精神需求。每个人从少到老,都是一个物质逐渐消退、精神逐渐占优的过程。而孔子却用自己的人生告诉你,每到一个阶段,就要对某种特定的事物特别警惕。而这些警惕对象都是人生最难抗拒的事物。

    论语用人生中三个最艰难的拒绝提示人们修炼人生的途径。少年的时候,克制肉体的欲望正可以带来精神的升华;靑壮年时期对斗的克制,并不会降低人的能力,相反能使人正确的看待斗的方式,知道斗所适用的领域,消除自身的鲁莽和戾气;人到老了,能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的否定自己,本身已是一种境界,已是一种成功。

    所谓“戒”当然不是完全戒除,而只是节制的意思。这种提醒,好比旅游景点某个转弯口上竖的牌子“小心碰头”。你一到某个阶段,一遇到某个困惑,就远远看到恰到好处的提示牌。写出三戒来的人,他必定已经走过这些人生之路。因此,数学天才可以从小解出成年人无法理解的习题,年轻的物理学家可以成为学科带头人,但年轻人绝无法写出论语。因为论语是一本用人生写出来的书,我们何尝不能用人生去读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