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铭案终于宣判了,不出意料的举重若轻让我忍不住拍手称赞“我爸是李刚”背后的危机公安做的真好。先安抚受害者,只要受害者不起诉,改为公诉机关公诉,这事就好办多了。当然,安抚死者事好办,不过是钱的问题,死那么挖媒的矿工都可以用钱摆平,不过两个大学生而已,不是很好办吗?第二步就是安抚社会大众的情绪问题了,哭,上央视哭,哭到举国皆知。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棋,媒体,媒体,媒体的报道口径是决定这次事件发展向左还是向右的关键。
李启铭判六年的报道我一看是出自新华社而不是各家媒体的自采稿件,就明白了,一切尘埃落定。好漂亮的危机公关。我看了多家媒体的报道,许多媒体都只刊登了为什么只判六年这个结果的分析性报道了事,没有表明自身对此事的态度。只有《新快报》以李启铭被轻判六年为标题,标题里的“轻”字颇有举轻若重的意思。再上网,这么热门的新闻,有的网站居然只有15条评论,晕。(向新快报致敬)再仔细看新闻,内容里除了案件本身之外,对李刚本人拥有五套房产,赔偿给死者家属的46万元钱的来源无一字提及,这个关键的缺失成功地截断了“我爸是李刚”这场好戏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新闻中提及的李启铭的形象从“我爸是李刚”变成了“李启铭很紧张地说:“先救人,有什么责任我全部承担”。李启铭的形象从一个草菅人命的衙内变成了一个急于救人、大义凛然的优秀学生。
从七十码到我爸是李刚,我从种种事件里看到的只有一声叹息,唯一值得我欣慰的是,看到李启铭那张哭的死相脸,心里才稍稍涌现出了一点快意。哎,其实我很郁闷,我也希望我爸是李刚呢。呵呵,玩笑玩笑,不说了不说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