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汶川地震看中国传统文化

(2008-05-25 21:12:41)
标签:

杂谈

分类: 闲言碎语
     汶川地震之所以影响巨大,其中之一者是死亡人数的众多。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死亡牵动了几乎全国人的感情。为此下泪者无数。其实,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更高,但却没有汶川地震这样惊人的影响力。这种现象的发生,现代传媒的全天侯报道固然功不可没,令人发问的是,为何汶川地震如此触动了国人的泪腺?
     中国自古以来,何尝缺乏鲜活生命的死亡?鲁迅将中国历史解读为吃人史,更可悲的是,这部吃人史中鲜血和眼泪的数量太不成比例。单纯人的死亡很难引起中国人的怜惜,在鲁迅的笔下,中国人可以围绕同胞的斩首变成一群看客。但是,当历史的画卷翻到汶川地震时,中国的眼泪却如地震般爆发出来。
    从现代传媒的报道中,我看出了些名堂:最催人泪下的并非死亡人数的众多,以非人的离去。一个人的死亡,除了至亲之人外,并不足以引起他人的哀痛。引人哀痛的恰是亲人的眼泪。亲人哀痛的眼神能如原子裂变一般传递开去,并强烈引发他人的共鸣。亲人的眼泪是什么?是一种关系的体现,也是亲情的体现。中国人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甚于人本身。因此,死者的哀痛须通过亲人的眼泪传递开来。这是儒家学说赋予中国人思想中的深层次性格。
    在媒体的灾难节目中,我们听到最多的不是某某人的名字,而是孩子、儿子、妈妈等等。其表述灾难的内容也并非某某人的死亡,也并非死亡多少多少人,而是妈妈失去孩子,丈夫失去妻子。亲情与家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人性格中的致命点。地震能如此强烈的震动中国,恰恰说明儒学在中国人性格结构中强有力的影响。
    当然,这次地震中另外一个重要关节是国哀日。境外媒体评价,以普通人的死亡作为国哀的理由,这在现代中国还是第一次。国哀日是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超越,媒体对国哀日报道也变成了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中国人的生命走出了传统文化的网格,他们的生命不再是因为作为某某人的儿子、父亲、丈夫才有价值,而是生命本身就是价值的代名词。这次地震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逐步发育的结果,也是中国的进步。
    这次地震让我感动的是,中国表现了空前的团结。比抗日战争时期的表现好多了。我们都是汶川人,这句话很好。如果九一八事变的时候,四万万同胞敢说一句我们都是东北人,怕是现代历史会大为改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山寨机非常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