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七日的《参考消息》刊登了一篇文章《别用智能手机做10件蠢事》,译自美国趣味科学网。其中第三件蠢事是:
3.在音乐会上将智能手机用作打火机
我第一次看见成千上万的人用手机替代打火机是在酷玩乐团(Coldplay)的音乐会上,当时我想,“真是太酷了”。5年后,我认为现在也该有更酷的东西了。今天,你可以下载各种应用程序,使它们看上去像是真正的打火机。太有创意了!但我宁愿你对着我的脸吐烟圈,而不愿目睹这种集体做蠢事的大表演。
对这段话我最初没能理解:手机怎么能代替打火机?于是上网找到了原文(Livescience,10 Amazingly Dumb Things
We Do with Smartphones)。这段原文是:
Use your smartphone as a lighter at a
concert
The first time I saw thousands of people use
their phones at a Coldplay concert as a lighter replacement I
thought to myself, “That’s cute.” Five years later, I think it’s
time to move on. Today, you can download all sorts of apps that
look like real lighters, including a Zippo lighter that opens with
a flick of your wrist and a turn of your thumb. How meta! I would
rather you blow cigarette smoke in my face than witness this
display of mass stupidity.

网上的配图
我发现《参考消息》并没有把原文原原本本翻译出来,而且有的地方译得不太准确。下面给出我的译文:
在音乐会上用智能手机代替打火机
我第一次看见成千上万的人用手机替代打火机是在酷玩乐队(Coldplay)的音乐会上,当时我想:“真是很萌啊”。5年后,我以为也该与时俱进了。今天,你可以下载各种苹果应用程序,看上去像是真正的打火机,其中包括Zippo
Lighter程序,抖抖手腕就能打开盖子并用大拇指一搓打着火焰。太多此一举了!我宁愿你对着我的脸喷云吐雾,也不愿意目睹这种集体做蠢事的大表演。
《参考消息》的翻译有几处不准确:
1、《参考消息》漏译了原文介绍Zippo
lighter功能的一句,我猜是译者沒搞清楚意思有意漏掉的。开始我也没看懂这段话,为了搞懂,我根据原文下载了这个Zippo
lighter程序并试了一下,功能与文章说的一样:摇一摇可以打开机盖,用拇指搓一下摩擦轮就出现模拟火焰。但功能仅此而已,的确是个逼真但挺无聊的软件。正因为漏译了这一句,使读者更不容易看懂。
2、that' s cute,
不应译为“太酷了”,英文Cool在中文里才译为“酷”,cute是小巧可爱之意,我觉得可译为当下流行语“萌”。
3、how
meta不应译为“太有创意了”,在“都巿词典网”(Urban
Dictionary )上,meta有一个意思是“多余”,“叠床架屋”:
When you create new
layers of abstraction between the thing or event, you are becoming
more meta. For example: A footnote that is needed to explain
another footnote is
meta.(当你在事情或事件之间建立新一层次的抽象概念时,你就变得更meta。例如:一个注脚还需要用另一个注脚解释,就是meta.)。所以,作者的原意是:本来手机屏幕就有亮光,还要开发一个模拟的打火机告诉人家这是代表真的打火机,是多此一举。
4、由于《参考消息》把贬义的“how
meta”误译为褒义的“太有创意了”,就与下一句的批评矛盾,为了能顺下来,只好在下一句译文前面加了一个转折词“但是”,而原文的意思并不是转折,而是递进。
5、另外,blow cigarette
smoke译为“吐烟圈”与原意不符,因为直译就是“吐(香烟的)烟”,把这句话译为“对着我的脸吐烟圈”就有些耍流氓的意思了。虽然我译为“喷云吐雾”也有些“过”,但毕竟更贴近原意。
6、Coldplay译为“酷玩乐团”不太好,中文一般译为“酷玩乐队”,因为这仅是英国一个4人组合的另类摇滚乐队,成员是:克里斯·马丁(主唱、键盘、吉他)、强尼·巴克兰(主奏吉他)、盖伊·贝里曼(贝斯吉他)及威尔·钱皮恩(鼓、合音、其他乐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