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话我们中国人的“套儿”情结

(2012-06-12 23:36:44)
标签:

杂谈

分类: 东鳞西爪

闲话我们中国人的“套儿”情结

买车两年了,一直为座套纠结。朋友坐我车,也经常问:“咋没买座套?”看汽车网站上的帖子,有的说“外国人从不加座套”,也有人说:“中国人跟外国不能比,我们买辆车不容易,还是要多加爱惜。”尽管观点不一,我还是倾向于加座套的,因为如果没有座套,皮座椅夏天实在不舒服,针织的又很容易脏。其实我也到淘宝网搜寻过,好的要上千觉得太贵,一般的质量又不放心,所以这件事一直拖了下来。

 

物品加套,中外都有,加套的目的无非是防护、便携、延长物品寿命。但国外物品加套主要是考虑便携和防护的功能,较少考虑延长寿命。如为了便于携带有手枪套、网球拍套、各种工具套,为了防水有胶皮鞋套(套鞋),讲究的人还有防止睡觉时变形的头发套、胡须套。需要防尘的地方有塑料薄膜的鞋套,长期露天存放的汽车也有整车的防尘罩。但是对于室内摆放的物品或者本身便于携带的物品,外国人似乎一般不加套。我二十多年前刚出国时,疑惑了很久的是:他们旅馆和家里的枕头怎么都只有棉枕芯,没有枕套,更没有枕巾?

  闲话我们中国人的“套儿”情结 闲话我们中国人的“套儿”情结 闲话我们中国人的“套儿”情结

 


而我们中国人,则对于心爱的东西一律加上套儿,最主要目的是减少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同时也兼顾美观。现在很多人家的家具还有沙发套、椅子套(有的则把软椅的包装塑料薄膜一直留着当套,坐上去感觉怪怪的),床上有枕头套、被套,家电有电视罩、空调罩、空调室外机罩,随身物品有手机套、Ipad套,电视遥控器套可能是家家都用过的。汽车除了座套外,还有方向盘套、牌照套(牌照框)。我们的身份证、信用卡等,也常常放在专用的塑料套里。我们国人最热衷的各种贴膜,其实也是一种套儿的变种,比如手机贴膜、电脑屏保膜、汽车贴膜。不过,风挡玻璃的标志套——静电贴,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省去很多清理旧标志的麻烦。

 

 闲话我们中国人的“套儿”情结  闲话我们中国人的“套儿”情结

 

比起几十年前,我们生活中的“套儿”现在已经少多了。过去,家电还有洗衣机罩、电扇套、录像机罩,那时候流行的塑料床单其实也是一种“床套”,因为睡觉时一定要揭掉。自行车大梁有金丝绒套、女孩子的自行车还常见蕾丝编的把套,至于缀着金黄色流苏的自行车座套,那几乎是所有新车必备的。当年的棉衣有袄罩、上衣有套袖、帽子有防头油的衬套,羽绒服出现后,立刻出现了毛线织的领套。七十年代,用罐头瓶改的水杯非常普及,为了防磕碰也为了防烫手,很快出现了塑料丝编的杯子套。那时候家家必备的“家用电器”——手电筒,也常常有个布套。

 

我小时候,所有的学生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给新发下来的所有教科书包上牛皮纸、画报纸、挂历纸的书皮儿,其实那也是书套儿。仔细一点的,连作业本也要包上皮儿。我中学时的日记本,每本都包着皮儿。由于包书皮的普遍性,后来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商品——塑料书皮。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往往一本书的书页都翻烂了,但拆去磨破的书皮一看,封面还是崭新的。我们小学喝水用的搪瓷缸子,都用布套套着挂在书包带儿上,跑起来乱咣当。上大学后,我们的餐具也全都有布套,有的还是用毛巾缝的,易于吸水。不过,我相信最能雷倒80后、90后的是,70年代之前,钢笔套也曾很流行,有针织的也有布的,记得小时候母亲还给我的钢笔缝过一个小小的、带盖的布套!

 

闲话我们中国人的“套儿”情结 

闲话我们中国人的“套儿”情结
电视剧《风和日丽》中的针织钢笔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