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曹操墓文物考古碳-14倪方六文化 |
分类: 东鳞西爪 |
今天看到倪方六先生的博文《20年前的一桩文物造假大丑闻》,其中有两段话是:
“1991年,河南洛阳附近的几个农民,开设立一家文物复制工厂。他们为了让仿制的文物天衣无缝,将北魏时期的墓砖磨碎,然后制成要仿文物形状,烧制出了一批“北魏陶俑”、“墓志”什么的“出土文物”。经文物贩子转手,以起码120万(一说是几百万,相当于现在的几千万元)人民币,卖给了中国历史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前身)。/ 当时,历史馆的专家虽然从肉眼上看这批文物是真的,但还是不放心,馆里便使用考古中常用的高科技断代手段——C14进行检测,发现这批在年代上与北魏完全吻合。”
但是,据我所知,C14,即放射性碳定年法,是利用自然存在的碳-14同位素的放射性定年法,用以确定原先存活的动物和植物的年龄,可测定早至五、六万年前有机物质形成的年代。对于考古学来讲,这是一个相对准确的有机物断代技术,可惜的是,该方法不能用于无机物。
碳-14定年法的原理是:碳以同位素混合物形式存在于大气和所有生命组织中(在组织存活时期混合物的比例为恒定)。碳有两个同位素:碳-12(12C)和碳-13(13C)。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微量的不稳定(放射性)同位素:碳-14(14C)。14C的半衰期为5730年,因此它要用很长的时间才可完全消失,当动物或植物组织死亡后,由于碳-14会经历衰变,其比例就会降低,于是死亡样品的年龄可以通过测量样品的碳-14含量来确定。
所以,碳-14方法只能用于测定有机物,特别是生物的年代。碳-14定年法也具有一定误差(由外界影响、人为因素等造成),误差最大可达上百年,最理想情况下也可达30至40年。因此,该方法最适合上古人类与动植物的断代,而年代越短的文物,相对误差就越大,所以对仅几百年的动植物遗骸来说,是很难用碳-14方法定年的。人类和动物骨骼、纸张、植物种子等等都是有机物,可以用碳-14测定,但无机物就不适用这种方法。例如:一块花岗岩是无机物,古人类把它打造成石斧,花岗岩并没有“死亡”,用碳-14就不可能对其断代。
陶瓷也是无机物,也不可能用碳-14来断代。当然,如果制作人在陶器表面和微孔中留下皮屑、血迹(含微量碳)等,理论上也可以用来测年,但这些微量碳也可能是后来的收藏者留下的,况且这些碳即使有也极细微,测量误差非常大。因此,这种方法实际上根本无法操作。所以倪先生的故事说国家博物馆的专家曾用碳-14测定陶俑年代并被骗,肯定是讹传——国家级的考古专家岂能这样无知?
倪方六先生对曹操墓的真伪有怀疑(这可以讨论),还提出采用碳-14来鉴定曹操墓,但根据他上文的说法,证明他还没有弄明白碳-14定年法的原理。曹操墓发现的头盖骨的确可以用碳-14来测定年代,可是即使年代与曹操吻合,也不能确定头盖骨是曹操的(况且曹操一个不足2000年的人物,测出的年代也会有较大误差,很难“吻合”),更不能证明墓穴是曹操的;反之,如果测定出头盖骨的年代与曹操年代相差过大(如相差几百甚至上千年),的确可以确定不是曹操头盖骨(例如可能是盗墓者的),但也不能断定墓穴不是曹操的。所以,通过用碳-14定年法检测头骨来确定曹操墓真伪,连必要条件都很难给出,更不要说给出充分条件了,根本无法确定曹操墓的真伪。如果提出同时用碳-14对墓穴中的陶器、砖石、碑刻、金属等进行测试来确定曹操墓的年代,那就更不可行,完全是一种外行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