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谢柏杨为我补了中国历史课程

(2008-05-01 14:29:50)
标签:

文化

分类: 新自由谈

上世纪80年代初,文化禁锢开始松动,我看到兄弟从外地带来的一本市面上还很难见到的奇书——《丑陋的中国人》。我一气读完后,不禁连声叫好!我感到作者勇于揭露自己同胞的丑陋一面,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作家。所以,柏杨这个名字,从此在我心里占据了重要地位。

 

 后来我知道,揭露同胞丑陋的“始作俑者”是日本人高桥敷,是他最早写了《丑陋的日本人》。毋庸讳言,柏杨这本书肯定是受到日本人的影响而写的。差不多同一时期,美国作家贝·李德拉和尤珍·柏里合著过《丑陋的美国人》,韩国也有人写了《丑陋的韩国人》。

 

 从内容上看,《丑陋的日本人》和《丑陋的中国人》主要是批评老百姓的丑陋,但《丑陋的美国人》更多揭露的是美国政府的丑陋。尽管国人对柏杨的这本书褒贬不一,对他的个别见解,我也并不完全赞同,但我一直坚定地认为:我们的民族需要这样一位勇于自我解剖的人。

 

感谢柏杨为我补了中国历史课程

                          我床头的《中国人史纲》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到加拿大进修学习。在大学图书馆里,我看到了大量台港书籍——这些书籍我当时在大陆根本听都没听说过——让我感到自己像一个穷人突然发现了从不知晓的大笔遗产。在历史类书架上,我最先注意到的是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和《柏杨版资治通鉴》。由于虽然早就知道这位名人,但却不知道他还写历史书,所以出于好奇最先把这两套书借回去阅读。谁知这种用通俗诙谐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中国历史的书籍,让我一下子着了迷,特别是《中国人史纲》,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可以说,对我这样一个因文革而没有系统学过中国历史的人,是柏杨这两套书给我补了课。在此之前,我也啃过范文澜的《中国通史》,但老实说没有读进去。

 

 就在同一时期,我还第一次知道了了李敖并立刻迷上他,通读了他当时出版的所有的作品。记得读了《独白下的传统》和《传统下的独白》后,我简直感到震惊:没想到中国还有这样的奇人奇书!在一年时间内,我把那个图书馆不算太多的所有台港中文文史类书籍几乎全借阅了。其实,那座大学图书馆里最多的中文书是港台武侠小说,几个专门的书架上排满了金庸、梁羽生、古龙的全套作品。当时包括我在内的所有大陆留学人员在国内几乎从未看过港台武侠小说,所以很多人对这些小说简直如醉如痴,我的一个清华朋友就连续几个月通宵达旦读武侠,有一次他拿着一本金庸的书劝我看,但是我只看了第一页后就扔还给他,因为我感到那些虚构的神功异能一点儿意思都没有。至今我连一本武侠小说、一部武侠电视剧都没看过,用侄子的话说,我是个武侠盲。我当时也借阅了白先勇、三毛等作家的所有作品。所以,直到现在,一提到台湾作家,我的头脑里最先出现的还是柏杨与李敖。

 

 回国后,我到处寻觅柏杨的这两套书,但十多年一直没能如愿。直到1998年,我才在海淀书城偶然发现了由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史纲》。尽管几乎无人问津,而且上下两册定价59元对当时的我来说不算便宜,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李敖的书后来大陆也出版了,但我没有买,因为一来删节太多而且全套文集几百元太贵,二来李敖的书看过一遍也就够了,不像柏杨的历史书籍,可以百读不厌。

 

 从那以后,我的床头一直放着这套《中国人史纲》(见图),每天入睡前看得最多的就是这套书。现在,虽然比《中国人史纲》写得更详尽更有趣味的通俗历史书籍数不胜数,专门的历史著作也非常多,但我还是对这套中国历史启蒙读物情有独钟,爱不释手。

 

 柏杨走了,特以这篇小文寄托我对他的敬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