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京的方雨
北京的方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197
  • 关注人气:81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秋雨越描越黑

(2008-04-15 11:30:41)
标签:

文化

分类: 评余秋雨
    余秋雨在青歌赛上屡屡出错,特别是关于孔子是战国后期人的笑话,遭到无数观众炮轰。为了挽回面子,余秋雨在4月8日做客新浪《文坛开卷》聊青歌赛综合素质考试(聊天记录)中说(视频):  

    “我到现在为止还不知道有口误,只是那个春秋后期和战国后期,但是大家知道,我那道题我的全部文章就在讲孔子生活在春秋后期,就是前后都在讲这一点,噢,我讲了那么多春秋后期,嘴巴里边突然讲了一个战国后期就算都错了,这肯定不对了嘛。所以在我们这样的语言生活方式当中,只要大家能够接受随口讲的直播方式,我认为这是媒体民主的一线光明。就是说随口讲的直播方式,有的时候要故意制造一些对错。就像我写毛笔字的时候,为了写毛笔字发表,故意搞一些布团团,这个就很好看,就像更大的真实性了。” 
  
    看了这段视频,我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余秋雨真是狡赖的专家!他这不是瞪着眼睛撒谎吗!他的原话(余秋雨称为“全部文章”)哪里提到一句“孔子是春秋后期的”了?请看他现场点评的原话(视频):  

    “鲁国很出名,因为出了孔子和孟子——我们在第一场比赛中,考了孔子的题目,就有这个题目——但是在战国七雄中,它挨不到了。像陈国,东周这些养在大国的夹缝中担惊受怕地过日子,它已经挨不到战国七雄了,因为即使有孔子、孟子——孔子是战国后期的了——即使有孔子、孟子它也无法面对金戈铁马,但是这个战国七雄呢最后全被秦国灭了,所以这样的一些封建主之间打来打去,互相之间灭得也很快。那么多年过去了,鲁国虽然不是战国七雄,因为它拥有那么丰厚的儒家文化,所以它成了千年大雄,所以这说明文化的力量。”   
 

    更有甚者,余秋雨之前曾在点评中对“孔子是战国后期人的口误”做出了解释:“那天我说孔子是春秋战国人,当时是想说孟子,但受题面的影响把他说混了。最主要的是大家能够接受随口讲的直播方式,我认为这是媒体民主的一线光明。” 前几天,央视青歌赛组织者陈斌也说:“余先生本来是想说,孟子是战国后期人,但一口误,说成了是孔子”
 

    但是,即使余秋雨真的想说孟子是战国后期的,那也同样大错特错!


    众所周知,孟子是约公元前372年到公元前289年的人,而战国时期是公元476年到公元前221年。第一,从年代上看,孟子活了83岁,死去后68年,战国时期才结束,而战国总共不过255年光景,不用说孟子最活跃的时间是公元前320年前后,就是他死后的68年也占了战国时期的四分之一时间,怎么竟成了后期?第二,史书上说的战国后期,一般是指楚等五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失败,秦国成了战国时期的第一强国后灭掉六国的一段时间,也就是大约公元前25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时,最早灭掉韩国是在公元前230年,此时孟子已死去59年。第三、大量文献都写着:“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绝不能说孟子是战国后期的人。

    

    但是我们注意到,这次4月8日的新浪访谈,余秋雨在为自己辩解时却没有再提“我本来想说孟子是战国后期人”,可能是内部已经有高人提醒他又说错了。

 

    余秋雨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回应,仍然不是完全不顾事实就是错上加错,不仅更加暴露出他史学知识的贫乏,也让大家认清了他是一个永远不承认错误的人。难道余秋雨这一次还能推说是“口误”吗?他用新的错误遮盖旧的错误,只能让连环错误的链条越来越长。他这样文过饰非,强词夺理,只能是越描越黑、自取其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