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
(2014-03-04 12:30:08)
标签:
文化 |
分类: 农业和科技 |
美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
美国农业有以下特点:
1.“以农立国”的传统
2.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
3.农业专业化程度很高
4.农业产销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
5.农产品的经常性出现过剩,使美国农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很大
美国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区域化
美国农业的总趋势是规模越来越大。美国农业的生产总量和出口量也很大,一些重要农产品的出口量在世界市场上所占的比例甚至大于其产量在世界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美国的畜牧业和种植业并重,其产值之比大致是半对半。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最大的农业州,1993年的农业销售额达到198.5亿美元,其次是得克萨斯州和衣阿华州,销售额均超过100亿美元。
1.种植业在很长时期内,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从80年代初期起,其粮食产量被我国超过,从而退居为世界第二大产粮国。2001年,美国的谷物总产量为3.36亿吨,人均占有量1180公斤,名列世界第一。美国拥有巨大的粮食储备,谷物的结转库存占世界第一,近年来大致接近世界库存总量的1/3。
美国种植业主要靠几个重要的种植带。下面是几个最重要的农业种植带的情况简介。
(1)东北部和“新英格兰”的牧草和乳牛带。这个农业带包括西弗吉尼亚以东的12个州。这个地区的特点是雨量充足,但是气温较低,土壤也欠肥沃,比较适合于青贮玉米和牧草的生长。本地区的优势是消费市场集中,拥有美国工业最为集中的大城市群,因此有利于奶牛业的发展。本地区的马铃薯、苹果、葡萄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
(2)中北部玉米带。美国农业分区中所指的“中北部”是指大湖区附近的8个州,东起俄亥俄州、密执安州,西北到明尼苏达州,西南到密苏里州。这是美国最著名的作物生产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区,因此有“玉米带”之称。这8个州大豆、小麦的生产在美国也占有重要地位,大豆农场占全国的54
(3)大平原小麦带。位于美国中部和北部地区,北起与加拿大接壤的北达科他州和蒙大拿州,南至俄克拉荷马州以及得克萨斯州的北部,共跨越9个州。这是个海拔500米以下的高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通称“大平原”。这个地区的小麦播种面积通常占全国的70
(4)南部棉花带。传统的棉区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至得克萨斯州东部。二次大战以后,棉花生产逐步向西发展。这里所说的棉花带位于平原地区,主要是北纬36゜以南、密西西比三角洲的5个州,这里集中了全国大约1/3的棉花农场,播种面积超过160万公顷,产量占全国的36%。其中,阿肯色州还是美国最大的水稻产区,总产占全国的43%。棉花产量最大的州是得克萨斯州,面积约145万公顷,占全国总面积的1/3,产量占全国的27%。美国西南部的植棉业发展比较快,以“阳光地带”著称的加利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的河谷地区,棉花产量已占全国的22%左右。
(5)太平洋沿岸综合农业区,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气候温和湿润,宜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北部的华盛顿州、俄勒冈州是小麦的主产地,约占全国小麦产量的13%。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农业最发达的州,也是国家最大的“菜篮子”,为国家提供了51%的水果和干果,32%的蔬菜。1999年这个州的农业销售收入达269.48亿美元,2000年为271.62亿美元,占全国的11.34%;其谷物种植则更为突出,占全国的15.54%,均名列全国第一。这个州的水稻生产也很重要,产量占全国的18%左右;单产居美国的首位,每公顷近9000公斤,比全国水平高40%左右。
美国粮食产量经常呈现较大幅度的波动。除了天气之外,主要受政府的调控政策和农产品进口国的需求变化的影响。此外,美国用于粮食生产的农田中,灌溉面积的比例很小,也是个重要的原因。1999年美国灌溉地面积为2240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12.5%。
2.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