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音室作品&現場演唱
(2009-10-10 15:08:45)
标签:
杂谈 |
小時候因為老爸喜歡音樂的關係,接觸到的幾乎都是西洋音樂,熱愛的程度延續至今,比如:EAGLES、CAPENTERS、AIR
SUPPLY、Celine Dion、B.B.Kings、Sarah Brightman、JOURNEY、VAN
HALEN、STEELHEART、Jane Monheit、Kenny Loggins、Phil
Collins、QUEEN、Sting、Frank Sinatra、Barry Manilow、Oleta Adams、Barbra
Streisand……不勝枚舉,都是我平常聽的歌手作品。他們的錄音作品水準甚高,每位都可以說是我的音樂老師,一路以來聽他們的音樂,對我後來的歌手生涯與專輯製作理念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因為興趣而擔任西洋音樂DJ至今多年,這些經歷讓我更了解錄音室科技的演變與歌手現場能力的對比。
早期錄音室設備與模式還沒徹底數位化之前,歌手的現場演唱水平與錄音作品的差距並不大,甚至有些頂尖歌手的現場演唱,則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就是我一直去追求聽現場的動力。一旦有機會親自到現場聆聽,他們那種對歌曲的專注及表達,總是讓我感受到一股超越錄音室作品的震撼,相較於只聽錄音室作品來說,讓我又更加了解喜愛這些歌手、歌曲、以及現場演唱的魅力跟氛圍,覺得這才是這首歌的最佳版本。當然,當下心裡也有著「見賢思齊」的想法,我也要以這個標準來要求自己,如果我不能在現場一氣呵成且出色的完成一首歌,那我就不能在聽眾面前說,我擁有百分百演唱好這首歌的能力,或給予這首歌它該有的幸福。
隨著電腦科技的引進,現在錄音室裡能修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甚至於都可以一字一句的在電腦裡拼湊出一首歌曲來,音準一直不準嗎?
沒關係!!!電腦可以幫你修。也因為如此,使得現在出唱片當歌手的門檻變的非常低,但是如果你沒聽過這些歌手現場演唱,你可能根本不會知道這之間的差距,以及歌手對這首歌的用心與感情,甚至於很難判斷出唱片裡的歌手,他(她)到底能不能把這首歌好好的一次唱完。反之,優秀的歌手依然存在,錄音室科技對他們而言,只不過是錄音儲存的方式改變而已,並不會影響他(她)演唱這首歌的方式。所以對我而言,現場演唱的能力,是身為一個優秀歌手非常重要的條件,聽過歌手現場演唱後,才算是真正了解他(她)有沒有唱好一首歌的能力,也才算是真正百分百的感受到,那發自內心一氣呵成的靈魂。
希望科技的進步不要造就歌手的依賴性,也不要只是追求錄音科技帶來的方便,卻忽略現場的演唱能力。好歌,除了屬於創作人與喜愛它的聽眾,更屬於有能力且用心唱好它的歌手們。

前一篇:祝~中秋佳節美滿喜樂
后一篇:我還沒有講完...^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