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诵堂癸巳秋学期教学手记11·初地班
(2013-11-30 17:12:55)
标签:
少儿国学雒诵堂檀作文论语声律启蒙 |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
2013年11月30日星期六
伊如请假。梦熹、方然、笑龙迟到。而且似乎每次都是这几位迟到。我正色告诫三位迟到的同学:凡迟到者,不得签到,不得参加过堂。我会替迟到的同学签到。若一学期,无故迟到或者旷课三次以上,将被取消来雒诵堂读书的资格。上课的时候,有同学习惯于趴桌子上,我亦告诫今后请勿如此,这是懈怠和轻慢,来雒诵堂,是来读书,而不是睡觉,若连基本的持敬功夫都做不到,请不要再来。希望这些孩子们能记在心上。更希望家长们能记在心上。新式教育兴起以来,学生多不注意礼节。家长们更是被各种培训机构惯坏了。但儒家学堂,岂能不讲礼?进儒家学堂,当从尊师重教做起。若不能尊师重教,遑论其他?若为儒家学堂,连此点亦不做要求,则是自坏威仪。不能正己,如何正人?我跟孩子们说,会请书家将雒诵堂“思无邪,毋不敬。慎于言,敏于行”十二字堂训写出来,张贴在进门的屏风上。
又跟孩子们及家长说,雒诵堂将推出书画及古琴类课程,尤以书法为主。皖南私塾,颇重书法。我皖西南乡下,颇有念私塾出身者,只念过两三年私塾学堂,小学尚未毕业,但写得一手好字。这跟私塾重视写字的传统相关。我想在雒诵堂引进家乡旧时私塾的教学体系,增加书法课程。或请家乡旧私塾书法传人任教,或请首师大书法专业研究生任教。以楷书为主,尤重欧体。零起点班之外,也考虑推出篆书习字教学。既考虑推出纯粹书法课程,亦考虑将书法揉进国学教学体系。
第一节课,《论语》过堂与回讲,效果都蛮好。新讲四章。新学内容,依旧是我先正音,再由孩子们文意疏通,凡不能通者,我再讲解。初地班的重点是古汉语常用字词。“叶公问孔子于子路”章,重点讲了“奚”字是何、为什么的意思.又问孩子们孔子“乐以忘忧”,所乐者何?“发愤忘食”,因何发愤?“不知老之将至”,是不是真的不知?在孩子们做各种回答之后,我说,孔子所乐者道也、学也,因乐道好学而发愤忘食,“不知老之将至”,非真不知,乃忘也,此“不知”承上句二“忘”字而来,不云“忘”而云“不知”,变化为文,以生姿态,乃修辞学也。又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乃孔子自我评价;可与孔子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并读。孔子看重颜回,是因为众弟子中,只有颜回最像老师。“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章,我说此亦孔子自评。世谦说“好古”即前章“信而好古”,我说世谦可谓闻一知二。我说此章对理解儒家圣人很重要。孔子被后人推为圣人,儒家后学讲至圣先师是生而知之,圣人以下之大贤是学而知之;但孔子有生之年从未说自己生而知之,而是强调自己非生而知之,这便与一切宗教区别开来。教主须标榜生而知之,大儒不必。“好古”两字亦重要,好古,即热爱传统文化。“子不语怪力乱神”章,因为短,孩子们都喜欢。我说此即“非礼勿言”之意。“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章,孩子们也喜欢,因为都会说这句。我说千万不要忘了此章还有下两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必有我师”,翻译成现代汉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为宜。笑龙说“其不善者而改之”是看到别人的缺点,反省到自己身上也有就要改正的意思。我说笑龙说得很好。“改”字,说文云从从攵己声,其实己是表意,是自己改正。儒家是为己之学,非为人之说。凡事要切己,从自己做起,而不是要求别人做什么。
第二节课,《声律启蒙》过堂与回讲,甚好。新讲“十四寒”第二段,重点讲“杨柳绿遮元亮宅”一段,说陶渊明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高于李杜,陶渊明不仅是中国诗歌的大偶像,还是中国文化的大偶像,给孩子们讲了陶渊明更名陶潜及只书干支不系年的文化寓意,并讲了《桃花源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微言大义,以及《桃花源诗》“岁熟迷惘谁”的无君思想,孩子们最爱听的还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前两节课,用时较多。最后一节课,教“十四寒”第三段,只做了正音。星月和彤彤两大学霸建议,纵然只正音未诵读,下次课还是要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