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诵堂少年国学课程癸巳春学期教学手记2
(2013-03-09 23:15:39)
标签:
少年国学檀作文雒诵堂中庸诗牌雅戏 |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
依旧是初级班、讲读班写在一个文档里,捎带启蒙班
初级班:
雒诵堂这学期最大的变化是开始重视规矩。上节课批评了疯子乐队野兽派吼书法,这次课,情形大为改观。齐诵《论语》前三篇,再无一人拍桌子。我跟孩子们说,吟诵论语,最要有从容气象,须字正腔圆,气韵悠长。孩子们似有体会。我跟疯子乐队主力队员祥泰强调,如此诵书,才能诵得久。若是拼命喊,声嘶力竭,撑不了多久。我说早上六点多,我就开始诵书,诵了一个小时,现在又带大家诵,嗓子也还没哑,诀窍就是尽可能诵得和缓悠长。
新讲了《里仁》五章。“观过知仁”,结合小朋友的年龄,讲了怀橘陆郎的故事。陆绩从宴席上偷拿橘子,是过;但他之所以拿橘子,是因为想到妈妈没有吃过这样好吃的橘子,希望妈妈也能吃到。因此,他的过,是仁者之过。“朝闻道,夕死可矣。”我说,这句最好反过来理解,意思是说,如果不明白真理,那即使活一百岁,一辈子还是白活了。“君子之于天下也”章,强调了“适”“比”二字,朱注的注音。初级班的《论语》进度,每次诵读已经学过的篇章之外,新内容,只能讲四章左右。
《声律启蒙》,新教“七虞”第一段。重点讲了杨朱三件事,并点明三个故事背后的哲学问题。孩子们听得兴高采烈。学过的内容,只将一东、二冬、三江,共九段,吟了一遍。一节课就结束了。
《雒诵堂选唐诗》,新教了卷四的两篇:韦承庆《南行别弟》、宋之问《途中寒食》。诵读、标入声字、平仄、韵部之后,我问谁知道这诗里说的什么意思,没有一个人举手。我又问,谁不明白这诗说什么意思,请举手。结果跟我预料得一模一样。果然是十岁以下的几个人不懂。于是一句一句地疏通,从词语讲起,孩子们发现原来诗的意思很简单。
留了近半个小时玩诗牌雅戏。分两组,高年级的写五绝,低年级的玩二字对。在我帮助下,梁世嘉、路贝儿、陈一如三个女同学,都写出了自己的处女作,一个个满心欢喜。子誉和珂维,玩诗牌雅戏,更是得心应手。对联组,水平颇是参差。
课上三令五申规矩,并严格要求诵书遍数。让大家养成画“正”字的习惯,凡是雒诵堂所教内容,都必须诵一百遍。如果前面的落下了,就从今天教的内容开始。每次新教的内容不过是《论语》四五章、《声律启蒙》一段、《雒诵堂选唐诗》二首,须反复诵读,每诵一遍,都记在书上,下次课拿给老师看。凡不能完成此任务者,下学期将不能随班学习。
珂维下课后,还在改他的诗牌雅戏作业。我说你的诗写得蛮好,可以转到晚上的讲读班。珂维妈妈说珂维舍不得初级班的好兄弟,尤其是梦熹,不想去晚上的讲读班。
因为雒诵堂的初级班也是讲读形式,且有诗牌对联游戏。从今之后,当设定门槛,并从严要求。凡年不满八岁者,拒收。随班学习一学期,不能坚持诵书,或不能胜任对联游戏者,将被淘汰。
启蒙班
上午带孩子们诵书,讲解太多,嗓子累得快冒烟。下午躲在小屋里休息。快放学时,才露面。大家比赛在千字文字墙上找某个字,糖糖颇是神勇,小多同学在一边急哭了。我问小多为什么哭,小多说,糖糖比我优秀,她认字我不认字。我说不哭啊,我帮你找噻。找完之后,又要求把找到的字抄下来。小多又哭了。我问为什么哭。小多说麦麦比我写得好看。这便是小多小朋友的知耻近乎勇。翊博撕纸,我拿教鞭逼他捡起来扔到垃圾桶。彤彤放学了不肯走,缠着我陪她玩三国杀。彤彤还故作玄虚地说,我爸我妈咋还不来接我呢?我说是你事先约好的吧,晚点儿来接,你可以多玩一会儿三国杀。可是我晚上还要给讲读班的上课,不能陪你玩啊。我跟彤彤说,你妈妈上次跟我夸你,说你来雒诵堂读书之后,对很多事情有兴趣了,去故宫玩,还认识好多繁体字。彤彤得意又害羞地笑。玩三国杀的时候,我一再跟彤彤说,要沉住气啊!沉住气,才能看清形势。
讲读班
小兵和志诚请假。只到了五个人。准点上课。我跟孩子们讲雒诵堂的历史,说之所以有雒诵堂,是因为子琳、子彧、嘉宣的缘故。厚望斋请我教了一年国学,因理念不合,我谢绝再去。但子琳、子彧、嘉宣坚持要跟我读书,于是有了白手起家的雒诵堂。无论剩下几个人,只要他们三个还坚持,雒诵堂讲读班都会开下去。教了十多年大学,几乎没有人被我视作弟子。但雒诵堂讲读班的,我视为嫡传弟子。讲读班是按照子琳、子彧、嘉宣他们三个人的程度设置的。美仑的程度,跟他们三位不相上下。景琦、志诚、小兵,年纪小,读书也少,本不应来讲读班的。既然来了,就要加倍用功。
跟孩子们重申要求,这学期学《中庸》,须诵百遍,回家自己读,画正字。下周开始,每次课都要过堂。本学期最后一次课,《中庸》尚不能过堂者,不得留在讲读班。
带孩子们一起诵《中庸》前十七章。新教第十八章。“一戎衣”三字,或不能解。我说《声律启蒙》莫非白念了?想想“周臻大定一戎衣”啊。孩子们便都懂了。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下西周建国历史。“武王末受命”一句,讲到成王幼小继位,以及《礼记》里武王的年纪,孩子们都说,这成王不是武王生的吧?武王七老八十还能生出孩子?“期之丧”和“三年之丧”,孩子们难以理解。我给孩子们略讲了一下宗族社会的丧服制度。还结合儒家经典,给孩子们讲了傅斯年对“三年之丧”的理解:三年之丧本是商人之礼,非周人之礼。
讲读班的《雒诵堂选唐诗》,也读第四卷。但讲读班的程度明显高出太多,仅用半小时就学了五篇。入声字、平仄、韵部,对讲读班的这几个孩子来说,就跟十以内加减法一样简单。诗意稍稍明白一些的,他们也都懂。依旧让他们选自己最喜欢的诗,最后逐一吟出来。跟孩子们强调,要学习唐诗遣词造句的方法,要擅长用“可怜”“伤心”“不知”“不是”之类的词,不要整句全用太实的词。太实了,就少空灵之美。
留了70分钟写诗,玩诗牌雅戏。用掷骰子的方法,增加选字余地。这次也要求景琦玩诗牌,我给他做外挂。孩子们在40分钟之内,都完成了诗牌作业。我又让他们做修改。美仑和嘉宣都是唯美派,但都用字过实,有时候句子不够流畅。景琦的问题是懒,我逼着他写。整篇写不出来,便一句一句地写。一句写不出来,便一个词一个词地写。愣是被我逼出来了。附诗牌雅戏作业于下:
子彧:小径无人语,风轻雨未晴。山间残夜冷,遥听晓钟声。
子琳:梅开残酒醒,忽见绕枝红。斜日江天醉,韶光谁与同。
嘉宣:篱边一燕落,竹院白云流。石径入箫梦,绿荫远客愁。
美仑:新野垂寒色,莺啼绿柳稀。春归蝶舞处,云淡晓烟飞。
景琦:亭前秋水映,万片雪如霜。半倚圆波镜,杯边草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