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雒诵堂辛卯春学期第十三次少年国学课教学手记

(2011-06-04 23:18:45)
标签:

雒诵堂

少年国学

檀作文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因为上课地点从大西边换到了大东边,又赶上端午小长假,我很担心晚上的课究竟有几个人能来。但没想到孩子们一个不少,全来了。五点钟接到六艺国学馆的电话,问我们今晚还去不去那边上课。月月明天才和妈妈出去访学,想跟我们再念一次国学,但是我已经通知大家雒诵堂后三周的课搬到北苑路凯旋城的读书人俱乐部上,没法临时改动。晨辰和子彧下午都有别的课,五点才下,急忙忙从大西边赶到大东边,连饭也没好好吃。孩子们对雒诵堂的认同感这样高,家长们也很重视雒诵堂的国学课,让我很感动。子琳的爸妈问我暑假的课怎么安排,还能不能带子琳读书。我说只要子琳愿意念,就是只有她一个上课,我也会教下去。假使不能单独为她开班,我也要带她到好习堂那边去做助教。雨轩的妈妈也说让他跟我去做助教,横竖当作复习功课。其他几位,我说了,只要他们有时间,抽空来听雒诵堂的国学课,随时来,我也会接纳。

 

送了每位同学一本八行线装册页,让他们把自己的诗作抄在上面。嘉宣拿到册页,就一笔一画地抄了起来。嘉宣总是敏于行,做事一丝不苟。嘉宣在册页封面上写了“樊嘉宣诗钞”五个字。每篇诗用一页纸:诗题一行,序一行,诗每句一行,甚是疏朗。我让其他几位同学仿照嘉宣的格式,回去自己抄诗。

还送了每位同学一本双色套印本《唐宋词格律》。跟他们说以后教大家填词的时候,会用到。

 

讲《论语·乡党》篇。夭夭老师复印了几份覆元本《论语集解》,分发给大家。每人一章,依次往下念。念完一章,我讲一章。讲的时候,让大家一起读注。发现几个孩子的程度都很好,完全不比我在大学里教的学生弱。读注的时候,大家发现注音的方法既有直音,又有反切,便问我“某某反”是怎么回事,我说就是把头一个的声母和后一个字的韵母及声调,放在一起拼。读的时候,我忽然发现这个覆元本《论语集解》并不是古本《论语集解》,因为里头引用了朱文公的说法。今天读的数章《乡党》,是讲吃饭和穿衣问题。原文很枯燥,但大家纷纷拿原文比附现实生活,便也觉得有趣。孩子们发现“缁衣羔裘”章原来是讲衣装搭配的,便指着子彧的黄体恤说,该配件狐裘啊;指着夭夭老师的白上衣说,该配麑裘啊;指着雨轩妈妈的黑上衣说,该配件羔裘啊;指着我的条纹衬衣说,老师该配件斑马裘!指着嘉宣的红体恤说,“红紫不以为亵衣”,赶紧回家去换件吧!把《乡党》篇念得这样乐趣横生,真是前所未有。

 

讲《乡党》,占了太多时间。剩下不到一小时念《声律启蒙》和诗。《声律启蒙》念了“五歌”的第一段,讲“欹醉帽”典故,我跟孩子们说书上注错了,阮籍其实与此无关,孟嘉、山简、独孤信才与这个典故有关。孩子们说我们也喜欢把帽子反过来戴,帽檐朝后,那叫装酷。晨辰在家预习过《声律启蒙》,能背“五歌”。子琳总是吟得最好。我让子琳领吟,大家忽然发现子琳的吟法在夭夭老师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夭夭老师找了几首唐宋诗人咏端午的诗,打了整整两页。孩子们每人一首,依次吟了出来。我重点给他们讲了相关的习俗。

 

读书人俱乐部的教室,比六艺国学馆的要大一些。但因为用的是官帽椅的缘故,反而显得比六艺国学馆要拥挤一些。用的是长方桌,师生围坐。桌上有茶具。晨辰对茶具的兴趣超过课程自身,一直在显示她的茶艺功夫。我是随性的人。雒诵堂少年国学课堂也跟着随性。若是有人因了雒诵堂的缘分喜欢茶道茶艺,不也很好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