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誦堂少年國學辛卯春學期第七課課堂記錄
(2011-04-16 23:36:35)
标签:
少儿国学声律启蒙千家诗論語吟诵杂谈 |
分类: 雒诵堂教学手记 |
在吉野家吃飯的時候,遇見子彧。子彧說他參加學而思杯比賽的成績出來了:語文106名,數學600多名,英語1400多名。
機器人子鵬終究還是沒有來,據說他媽媽希望他從頭學起。新來了一個二年級的小女生瑞瑞。媽媽帶她來的。瑞瑞同學好乖。數呼吸的時候,坐得可直了。人很安靜,一直跟著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後面唸書。但是我讓她自己念的時候,她又有些害羞,不肯念。大約是跟大家還沒混熟,有些害羞吧。
儘管來了比自己年級低的同學,月月還是鬧騰,經常鑽到桌子底下。說是因為其中考試的緣故,媽媽把她的小說本沒收了。不能寫小說,她開始玩顏料。在一個盤子裡倒上水,開始調各種顏料,並將手紙放進去染。居然能染出各種顏色。月月跟我說,如果不當小說家的話,就去開一個染坊,估計也能做得很好。月月雖然鬧騰,可是背書還是不含糊。總是跟我有呼應,還教大家吟誦調。
頭一個小時念論語,《子罕》篇一共念了十章。用繁體字本,太容易檢測大家的功底了。凡是念得磕巴的,在某個地方卡住的,都是不曾背過書的。《論語》還是子彧最熟。講到某章,我問誰會背,大家搖頭,子彧卻總是說這章我背過三四遍。我問他什麼時候背的,他說以前在家自己背過。月月雖然完整地背過《論語》,但月月的特點是背得快忘得也快,反而沒有子彧熟。少兒讀經,最重要的是不斷重複。必期於滾瓜爛熟。要求大家說《論語》每一章的意思,感覺大家的理解能力明顯有所提高。講第二章的時候,跟孩子們說了,以後給我寫郵件,落款署名須用“門弟子”三字。孩子們發現六藝館教室的禮樂射御書數六個字的位置放錯了。講“麻冕”的時候,給大家講了我小時候種麻織布的事,孩子們覺得很神奇,說這個老師也會啊。正好後面講“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又是順手拈來的例子。
第二個小時學《聲律啟蒙》,下平一先韻。月月也忘得差不多了,但是看一遍,基本成誦。月月之外,晨辰居然也會背。甚至比月月背得還流利。真讓我大吃一驚。我問晨辰什麼時候背的。晨辰說在家背的。夭夭教孩子們用吟誦調念《聲律啟蒙》,孩子們覺得很好聽,跟著後面吟了好多遍。下課的時候,基本都背下來了。我粗略地給大家講了一下生僻字詞和典故。我說我自己的方言裡有“樹杪”並且念出來給他們聽,孩子們也覺得神奇。誰讓他們一個都不會講方言呢。
第三個小時學《千家詩》。雒誦堂門人背詩吟詩個個在行。最近兩次課,學了十多篇五絕的吟誦。於是他們每人一首,輪流吟了出來。每個人的調子也還有區別,各有各的吟誦調。十幾首詩,很快就都背出來了。同一篇作品,還展示不同的吟法。溫習完舊課,開始教新的作品,不用夭夭老師開口,孩子們便會自己吟《送朱大入秦》。子彧問朱大是誰,我笑著說,不就是你嗎?你姓朱,在家又是老大。大家都笑。8點半的時候,陳律師來到教室。我請陳律師教大家吟誦調,陳律師說剛學了琴歌《陽關三疊》,正好教大家。陳律師唱得聲情並茂,奈何太長,且加了好多字,孩子們只學會詩句部分的吟誦調。陳律師教完之後,我又教了兩首新的五絕,孩子們一一吟了出來。
一眨眼工夫,就到了9點。我說下課吧。孩子們不肯。說還沒寫詩呢。我說那就給10分鐘,趕緊寫吧。於是大家分頭去寫。晨辰是第一個寫好的。她的辦法是先寫出來,再換平仄不合適的字。但我指出她押韻出了問題,沒用平水韻。於是她又去改。我覺得如果她換一個辦法,先寫出前兩句,把韻定下來,然後參考韻書,寫後兩句效果會好一些。十分之內,定稿的有子彧子琳和月月三個。課間我跟孩子們說過把他們的詩發在我的微薄裡,有人給了很不錯的評價。他們希望我繼續發他們的作品。子琳很在乎用她哪個名字,說還是用琳子吧,人們知道是我吧?月月說不要用我的本名啊,要用筆名。我說你告訴筆名啊。她說很多呢,我寫給你啊,於是在一張紙上寫了10來個筆名。還很認真地跟我商量用哪個筆名發詩好。
回家之後,發現只有月月一個人的手稿。子琳讓媽媽在QQ上跟我說,還要繼續改。大約明天早上才能定稿。媽媽說子琳最近寫詩很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