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大堤花艳惊郎目,秀色秾华看不足。休将宝瑟写幽怀,座上有人能顾曲。
平波落照涵赪玉,画舸亭亭浮淡渌。临分何以祝深情,只有别愁三万斛。
【题解】
本篇是周邦彦元祐七年(1092)离别荆州时所作。友人在襄阳城外大堤为周邦彦饯行,周邦彦写了这篇词,描写了大堤一带的优美风景,透露出对荆州生活的依依不舍之情。
【句解】
大堤花艳惊郎目,秀色秾华看不足
大堤东临汉江,在襄阳城外,自古便是男女冶游胜地。《诗经·周南·汉广》里就说过“汉有游女”,梁朝乐府《清商曲·襄阳乐》里说:“朝发襄阳城,暮至大堤宿。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 周邦彦写词,善于化用前人成句,又极讲究事理上的贴切。上一篇《玉楼春》是要离开庐州时写的,因为庐州附近有桃溪,就巧用刘晨、阮肇上天台山在桃溪遇仙女的典故。本篇将别荆州,很自然地就从自古便有“花艳惊郎目”的“大堤”说起。“秀色秾华看不足”,是对“花艳惊郎目”的具体说明。“大堤花艳惊郎目”之“花”,非自然界草木之花,而是艳若桃李之女人花。“秾华”之“秾”,来自《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唐棣之华。”这个“秾”字,是成熟饱满、鲜艳欲滴的意思。正是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的那一种。
休将宝瑟写幽怀,座上有人能顾曲
“秀色秾华看不足”的艳丽女人花,自然是周邦彦这样的风流才子所喜欢的,可是周邦彦不直接说自己喜欢这些花一样的女孩儿,偏要语重心长地告诫她们:“千万不要将心事寄托在琴曲里啊,须知我正是顾曲周郎那样的知音人呢。”这体现出周邦彦一贯的姿态:优雅和自负。顾曲,是三国周郎的典故。相传周瑜不但貌美,还精通音乐,凡是歌女们曲子弹错了,他都会停下来看一下。以至于奏曲的女子为了得到周瑜的一顾,往往故意把曲子弹错。因此当时流传有“曲有误,周郎顾”的谣谚。周邦彦素以音乐修养闻名于世,偏巧又姓周,索性以顾曲周郎自居了。宝瑟,是指名贵的琴瑟。幽怀,是指相思无处说的女子情怀。幽怀无人可与诉说,亦无从启齿,自不可不托之于宝瑟。也只有遇见顾曲周郎那样深情妙赏的知音人,才不至于是对牛弹琴啊。
平波落照涵赪玉,画舸亭亭浮淡渌
下片的这前两句是转而写景了。写的是水上泛舟之景。唐人白居易诗里说,“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同样描写夕阳照水之景,周邦彦却是后来居上。平波落照,是说夕阳斜斜地照在平滑如镜的水面上。赪,是红颜色。赪玉,也就是红玉。周邦彦把水映夕阳,比作一块红玉。“涵”字最见炼字功夫,明朗而不含糊。“玉”字又有温润之美。写景如此,读之如在目前,方是不隔。周邦彦又素来讲究颜色搭配,下一句“画舸亭亭浮淡渌”,是以一粒淡绿小舟,点缀在赪红如玉的背景之上。写景如此,可谓明明如画了。当得起“词中有画”评价的,舍周邦彦而谁?
临分何以祝深情,只有别愁三万斛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离别的时候终究来了。如何话别呢?只有一杯复一杯阿。临分,是临近分手的时候。祝,是举杯祝酒。江淹《别赋》里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李商隐《无题》诗里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多情之人,唯有分别最难。斛是容器,亦作量词用。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庾信《愁赋》里说“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古人以三为多,“只有别愁三万斛”,自然是说离别之愁无穷无尽了。
【评解】
这首《玉楼春》是一篇离别之词。但直到最后两句才点明离别之意,前六句却只是写美丽的人物和风景。上片四句写大堤饯行之宴,人美意雅。下片“平波落照涵赪玉,画舸亭亭浮淡渌”二句写景,明明如画。周邦彦词,极精致,择调亦极讲究。既然选用《玉楼春》词牌,即使是写离愁别恨,笔下也如阳春一样亮丽明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