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食堂纪事

(2006-09-27 06:54:14)
分类: 生活感想
    今天早晨《第一时间》的互动话题是“食堂纪事”,不由得让我回忆起学生时代的食堂。
    中学的母校是161中,和中南海两墙之隔,中间是个夹道,是中南海警卫每天换岗必经之地。
    一天课间操,突然来了好几个大兵和校长一起走到操场讲台上。中间有个小推车,可以看见是一车发霉干裂的馒头,有整有零。谁都知道这是我们的杰作,真难为这些警卫日积月累的给我们攒到今天。那时候每天吃不了的馒头都被学生们扔到夹道里。免不了一顿批评教育,好像从那天开始就没有人扔馒头了。
    学校的伙食实在是一般,除了偶尔改善生活换成的饺子、红烧狮子头、咸鸭蛋。通常每个班两桶大锅炒的菜、一笸箩馒头,由值日生拎到班里分配。男生两个馒头、女生一个。那时的红烧狮子头至今让我也觉得是美味。因为大家有了节约意识,所以都把没动过的馒头还回食堂,而大师傅经常把馒头弄碎再搅上猪肉馅和调料,做成大肉丸,油炸过后再用汤炖,里面放上青菜,最后淀粉勾芡,甭提多香了。
    从79年初一开始,每周六天学习,每天的午饭钱是6元/月,外加9斤面票(女生6斤,所以女生只允许吃一个馒头,我记得有个女生吃的比男生还多,不知道她交多少斤面票)。等到了高中,学校要求交9元/月,我们都觉得非常贵,于是好几个人放弃了在学校食堂吃饭,到外面的小吃店里吃炒饼(新烙的饼,用元白菜炝炒,出锅时加一点点醋和蒜),5分钱一两,半斤2毛5吃的又香又饱。面票都在校门口和小贩换花生瓜子了。这样一个月下来还能省不少钱。
   85年到了大学,最让我心动的是小炒,菜价从6毛钱到1块5毛钱,现点现炒。经常吃小炒的人都被看成是非常奢侈的,那时偶尔吃个小炒不仅仅满足嘴巴,也包括心灵上的虚荣。
   现在大学的食堂已经产业化运作了。前年我在北大进修时,看到异常火爆的食堂和并不比星级饭店装修差的用餐环境以及淋漓满目的美食,真羡慕当今学生。
   不过,前两天的新闻里也有提到中小学食堂,用教育管理部门的一句抨击言辞:很多学校从学生嘴里抠钱。悲哀!
   每个月儿子交100多元的午餐费,但每天放学后回家第一件是就是找吃的。看了这个新闻后才得知,是很多学校从配餐公司那里索取回扣和好处(我相信我儿子的学校肯定不会),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自然学生的饭菜质量不会高,必然好多孩子中午吃不好、吃不饱。至于那些省下的饭菜如何处理就不得而知了,会有红烧狮子头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