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通过手机短信或网络聊天,向考生或家长发送“出售招生指标”、“花钱可以上重点大学”等虚假信息。
二是打着“内部指标”、“外省指标”、“特招特批”等形形色色的招牌,谎称自己是某校招生代理人员、招生人员并与高校领导、招办负责人有“特殊关系”,骗子往往租住大学公寓用作临时招生办公地点,让考生和家长以为是高校的正规招生,放松了警惕。
三是提出所谓的“小计划”。“小计划”是诈骗分子自己编造出来的新名词,所有计划都是国家统一下达并向社会公布的,未经国家批准或未向社会公布,是不能安排招生的,学校无计划乱招生是不允许的,也是无法电子注册、国家不予认可的。
四是故意混淆自考、成人高考、网络教育与普通高校招生的区别,蒙骗考生及家长。骗子故意混淆高考招生与其他学历教育招生的区别,将不够分数线的考生骗到一些院校的远程网络教育班等,考生报到后才知道真相——此类辅导班,只要注册便可入学。
五是通过邮局、快递公司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银行账号。
六是利用考生或其家长对投档程序的不了解进行诈骗。一些骗子通过查询了解到考生的投档轨迹后,将本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的考生说成是由于他花钱疏通关系才被投档或录取,从而骗取考生家长的钱财。
七是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实施诈骗。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自主招生是有严格条件的,绝不可能像招生骗子所说的,只要花钱就能得到自主招生指标。
八是利用“特长生”名义。在高考录取过程中,录取分数线严格限定了考生能否被录取,也许高考成绩差1分都会与大学失之交臂,而高考特长生的加分相关部门也有具体规定。一些不法分子正是用“特长生”可以加分为诱饵,声称自己可以通过关系将考生以特长生的名义“办进”高校,他们以提供“特长生”资格证书的名义骗取家长钱财。当家长交完钱拿到所谓的“特长生资格证书”时,发现所有的承诺都是假的。
为此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目前我国高考工作制度的规范程度、管理程序已步入了相当成熟的阶段,不要轻信各种“关系”。考生和家长在报名时要慎重行事,认真仔细了解高校招生录取政策、规定和程序,对招生人员核验身份,看有无招生院校委托书,并打电话到招生院校进行核实。一旦收到诈骗信息或遇到可疑分子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防止受到侵害。同时,黑龙江省公安厅要求各地公安机关要高度重视此类案件,加强分析研判,注意信息比对。一旦发生此类诈骗案件要组织专门力量快速侦破,从严处理,有效打压遏制此类犯罪活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