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是所有的房子都被观望

(2011-07-28 09:52:08)
标签:

徐州日报

房产

楼市

分类: 杂谈

不是所有的房子都被观望

 

◎王巍巍

 

   “观望”,是调控政策出台以后最常被提及的词汇。老百姓持币观望,开发商捂盘观望,买卖双方持续对峙,总以为调控的天平会倒向自己一方。然而,限购限价、信贷收紧,这一系列措施虽然会在短时间内给开发企业带来“量”的影响,但长期来看,主导楼市的仍然是市场需求。

  市场一向是“有求必应”。特别是在像徐州这样刚性需求强劲的城市里,没有卖不出去的房子,只有不会卖房子的开发商。或许有人会问,徐州已连续五周成交量不足一千套了吧,而且一半的房子还是县区卖出去的。

  诚然,与年初月均1500套的成交量相比,现今的徐州楼市正在“过冬”,但量跌价涨的局面仍在持续。这就导致了买者心焦,卖者心急——购房者受大城市房价下跌的“误导”,眼巴巴望着徐州的开发商有所动作;而开发商呢?正像有些网友说的那样,虽然资金链收紧,却还在“死扛”。

  从目前各开发商给出的优惠来看,“买房子送宝马”、“精装修不限购”、“老带新”等营销手段正成为其以小博大的砝码,争抢优质客户,所以新招频出,花招不断。但综观“五一”以来的徐州楼市,再多的优惠也没能抑制住成交量的大幅缩水。要知道,开发商一向是看政策脸面行事,而老百姓是只看价格的!

  “量在价先”是楼市运行的基本规律,想要打破僵局,抢占市场先机,就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2008年,万科率先降价抢领跑全国楼市,从而拉开行业复苏的序幕;上个月,南京碧桂园日销2000套的业绩同样是以价换量的范例。2011年房地产行业的遇冷虽然和2008年不尽相同,但有这一点是相同的:企业只有采取快速跑量的竞争手段,才能保持良好的销售速度,从而提供良好的现金流。在这一点上,一线城市是这样,二三线城市也是这样。

  房地产专家冯仑说:调控下活着就是胜利。作为对政策和市场的回应,特别是在通胀预期加大的时代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加紧推盘、增加供应、降价销售更是理所应当。可以预见,未来的政策调控不会放松,而调控总是和市场联系在一起,房地产企业只有通过正确的产品定位、灵活的营销策略,才能规避市场风险,在楼市新一轮洗牌中表现出竞争优势。

 

http://sqtg.cnxz.com.cn/xzrb/html/2011-07/07/content_566159.htm

7月7日徐州日报汪洋恣肆专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