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改善对挫败的恐惧和敏感 再去创业

标签:
情感健康职场心理eap天津心理咨询 |
(本文已发表2016年11月17日《每日新报-职场版》)
“我有很远大的理想,我想做一个独立的女孩,可我又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该怎么做。”小云无奈地说。
小云中专毕业已经两年了,毕业后,家人给她安排在朋友的公司上班,可是由于小云的学历比较低,能力又不强,因此在公司里有很强烈的自卑感,没上几天班就辞职了。辞职后,小云就一直在家里待业。
“我给自己规划了好多事,也可以说是事业,可就不知道该怎么去完成它。”小云的家境殷实,父母都是做生意的,所以小云的生活“不差钱”,不管小云说什么、想做什么,父母都会尽量满足她。比如,有一段时间,小云看到美容行业比较吃香,加上自己也比较爱美,就想学美容,可她又不想去报班学习。小云将自己的想法跟父母说了,得到了父母的支持,母亲托人找来一位资深的美容行业专家,在家里对小云进行私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小云从中也学到很多东西,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就在父母以为小云终于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时,小云却告诉家里人,自己不想学美容了。“越深入了解一个行业,越容易发现这个行业的弊端。我以前想象美容行业有多好做,或者有很多的利润,可实际上并不是如此,而且还要承担很多风险,所以我不想趟这水。”小云说,她知道创业很艰难,但依然抱有创业的想法,一定要做“有赚无赔”的买卖,用小云的话说,就是要“打有准备之仗”。小云的这个想法,家人并没有反对。
后来,小云又看到有人做培训,于是便与家人商量,想办一个小型的培训机构。“都说学无止境嘛,我觉得做一个培训机构是比较好的。可以请一些专业性强的老师做后盾,给学生讲课。”小云认为,做培训只要“有能力”就可以,除了必要的注册成本、实体教学点外,剩下的就是给老师发薪水。“比起服务行业或其他创业投资来说,这个成本投入算比较小的,而且又不是很累。我就是老板,只要我做好管理工作,上课的事完全可以交给老师。”小云憧憬着,她认为,如果这份事业能够顺利进行,自己便可以走出待业的局面。在小云的强烈要求下,父母找来一位资深的老师,经过交谈,小云觉得对方并没有给自己加油打气,而是在给自己“撒气”。
“我想创业,我要的是支持和帮助,不是给我摆各种困难,我觉得,如果能够做起来,一切困难都算不得什么。”小云无奈地说,“别人创业都那么容易,到我这儿怎么就那么难,难道我这个想法又要被‘亮红灯’吗?”
(记者 白颖文)
赵励君心理顾问回复
从表面看小云的烦恼和创业有关,通常如果给建议会是说目标要合理、计划要细致、要一步步来等等。但是如果从心理角度看,真正阻碍小云的地方并非创业本身,而是小云内心深处对挫败的畏惧。换句话说,阻碍小云的问题是内心深处太渴求顺利、太恐惧失败、无法面对过程中的任何挫折和困难。这一心理特点不仅会在小云的创业方面有体现,其实在小云生活中其他各个方面也都会不出程度地表现出来,阻碍着小云的各种现实行动的实施。
从小云举的两个事例来看,两个例子中都含有“过程上必须顺利、中途不能有困难,要一定要能成、不能失败”这样的成分,这些成分来自对失败、挫折的过度恐惧。一个人如果在内心深处里,对做事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困难、挫折以及结果失败的可能性等非常在意、非常敏感,往往就会体现出类似小云这样的表现,很多事情在还没开始时就停止了,就不了了之。这种对挫败的过度在意和恐惧,可能来自早先经历中曾经挫败而形成的心理阴影,也可能来自长期外界认知上的灌输,都会形成阻碍行为实施的结果。
带着这样的心理基础,小云不管是创业还是做其他什么事,都会有相近似的表现:开始时会尽力做各项前期的计划与准备,尽力要把前期的各种计划思考都想仔细、想全面,一旦在思考、准备中发现任何可能会出现的困难或是风险,都会推迟推迟再推迟,直至放弃计划本身。因为恐惧自己会遇到困难、挫折而做不好,行为上就不敢动手,本质上是回避、逃避性的心理。这种逃避的好处是可以保住眼前的“不败”状况,避免面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困难以及失败时内心的焦虑感。
通常意义上说,回避并不能增强以后再面对焦虑时的能力,反而只会更加加重,形成恶性循环。然而具体评价小云一族这种回避性心理时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鸵鸟一头扎进沙堆说狮子不见了,不能单纯就说鸵鸟是掩耳盗铃,因为以鸵鸟眼下的心理力量确实承担不起这份焦虑,眼下鸵鸟想要达到的就是先让眼前焦虑消失掉,这也是能够理解的。
小云一族是属于爱自己的人,但爱的方式比较独特:只爱登到顶峰、风光无限的自己,并不爱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纰漏、可能会有失误的自己。假使出现类似纰漏失误,小云一族对自己的爱就会一下子消失,变为对自己嫌弃、自责、厌恶等等。这些痛苦感受都是让小云一族难以忍受的,为了避免面对这些难受,小云一族会不断放弃有风险的旧计划,不断设计设想新的计划、并努力把新的计划想得更完美、更顺利。但是现实里这种顺利、完美是没可能性遇到的,于是小云一族在现实里,出现嫌弃自己、讨厌自己的几率就会很大,心里难受的情况就会经常出现,这也是小云在案例里感叹难受的另一个来源。
小云在案例里强调“我有很远大的理想”,其实,小云心目中的“理想”和通常定义上的理想有很大区别,算是一种“精简版”的理想吧,具体说就是把实现理想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挫折、风险等等都剔除之后,留下的一份让自己心里一点都不难受就可以去做、去实现的假想式理想。从广义上说,这种精简版理想的可能性是没有的。
建议小云一族可以反过来想一下:如果就这么做了,可能出现的最坏结果会是什么?是不是自己就真的无法面对、无法承担了?假如在想的过程中回忆起、联想起了什么,或是有了哪些新的感想、体会,都可以和专业心理人士一起聊聊的。
(本文已发表2016年11月17日《每日新报-职场版》)
前一篇:眼高手低or眼轻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