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主动变被动 越发"张不开嘴"

(2015-12-24 11:11:35)
标签:

健康

情感

eap

职场心理

天津心理咨询




(本文已发表2015年12月24日《每日新报-职场版》)
http://s16/mw690/001lyZtkty6Y1e2jBh5bf&690越发"张不开嘴"" TITLE="由主动变被动 越发"张不开嘴"" />
  “我不是一个内向的人,也不是不好意思跟别人联系,可我就是转不过弯来,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主动跟别人联系,什么时候需要等着人家联系我。”晓媛说,自己的这种处事方式,让她非常困扰,在很多事情上也让她很纠结。“其实我以前并不是这样的,可能是环境‘造就’了我这个习惯。”
  晓媛是公司的文书,刚进入公司时,晓媛非常积极,无论做什么都是“主动方”。可是有一次,因为同事不能及时交总结,晓媛问对方要了很多次,刚开始对方说话还很客气,可当晓媛多次催促时,同事开始有些不耐烦了,甚至话里话外地说,“我那么忙,哪像有些人整天那么清闲,没事儿总催,显你最敬业!”起初晓媛还很生气,还会耍耍脾气,甩甩脸子,可类似的事情发生多次,晓媛开始自我“反省”了。“我有时就想,我做文书,虽然不像跑业务、做计划的同事那么忙,但我也有自己的工作,也很琐碎啊,我哪有闲工夫总盯着别人?我这么敬业还不是被人家说闲话?”抱着这种想法,晓媛慢慢地也不像之前那么“啰嗦”了。“该说的传达的工作,我一字不漏地传达下去;需要提交的工作,我也会提前提醒、及时督促大家不要忘记。我不再像以前一样追着别人絮絮叨叨地说了,如果耽误了工作,只要没我的责任就好了。”
  有一次,主管让同事把季度成本报给晓媛,以便下午例会时用。可快到中午了,晓媛还不见同事给她传邮件。如果放到以前,晓媛一定会追着同事要总结,可现在,晓媛却觉得无所谓。“如果她不给我,自然有主管来处理。”结果,临近开会,还是主管亲自找同事要的总结。还有一次,月末统计差旅费,晓媛将这个通知告知大家,可只有少数几个人跟晓媛提起报销差旅费的事。到了月末,晓媛只给上报的几个人开出了差旅费的项目,其他人晓媛连问都没问。结果,有些同事就说晓媛“成心”所为。“如果有报销的想法,他们自然会主动联系我的,自己不说,为什么怪我。”
  久而久之,晓媛的工作方式从“积极主动”变成了“消极被动”。以至于后来,她这种不主动联系人的习惯,竟然延续到了生活。“有时候我觉得‘不主动’‘不靠前’,反而不会有什么大毛病,可让我感到困惑的是,我越来越不愿意主动跟别人接触了。”看到同事遇到问题了,明明自己能够帮一把,可一想到“有事他们会主动联系我”,自己就不主动提出帮忙了;自己遇到问题了,虽然主动跟别人提出需要帮忙,可在得不到反馈的情况下也不再追问了,“反正有消息人家自然会通知我”。“我发现,我的性格也变了,似乎变得内向了。”晓媛有些无奈地说,“我也想变回原来的我,可遇到事情却张不开嘴了。”
  (记者 白颖文)


  赵励君心理顾问回复
  案例中的晓媛认为自己“遇事张不开嘴”的变化是性格变内向了,其实不是的。准确地说,晓媛今天这种情况的定义就一个词:消极,包含有消极的心情、消极的认知解读、消极的行为。
  人是社会性生物,一个人的心情状态、言行习惯、认知理解等,都是可以在人际互动之中逐渐被养成、被塑造出来。比如开始的晓媛,做什么事都是“主动方”,都非常积极,但是在一段时间的交往互动之后,晓媛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回应、通过自己对别人回应的感受与理解,渐渐的自己形成了新的行为模式。“积极、主动”逐渐变成了后来的“消极、被动”,这一过程中,有自己的因素,也有外人的因素,是一连串自己与别人之间不恰当的人际互动,共同促进、完成了的这一变化。

  说到不恰当,晓媛初期的“非常积极”、“无论做什么都是主动方”、“多次催促”这些本身,就都含有一定的不恰当成分。其中,比较明显的不恰当成分,就是这种“非常积极、什么都主动”的做法,会给对方带来被支配、被控制的感受,这些感受是会让对方不舒服的。另一个明显成分是会让对方觉得晓媛只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不停催来催去,不理解、不体谅自己的忙,这种不理解、不包容感,也会让对方感觉不舒服。而当多次催促无果时,晓媛会自然而然出现情绪上的变化,会“耍耍脾气,甩甩脸子”,这些不良情绪又构成了双方互动中第三个不恰当因素,使得双方的互动状态和结果进一步向着负面的方向运行。
  当然,晓媛同事们的感受虽然可以被理解,但是同事们的做法同样也有问题,比如开始刚被晓媛催促时,同事们也同样没有做到体谅、理解晓媛,也同样是想用自己的习惯做法来反支配、反控制晓媛。当被晓媛催促得越来越不耐烦时,同事们又会不经思考随口说出“哪像有些人整天那么清闲……,显你最敬业!……”等不恰当言语,这些言语背后的心理延展,就过于情绪化、简单化了,更包含了很多情绪化之下的攻击成分,等等。
  正是双方各自初始时的不恰当、过程中的不恰当,共同推演、导致出互动中不恰当成分越来越多,最终晓媛出现“消极、被动”的变化。换句话说,晓媛初期“过于积极、过于主动”是一个极端的不恰当,经过人与人之间不恰当的互动,晓媛演变为另一个极端的不恰当,“过于消极、过于被动”了。

  人的消极、被动是带有弥漫性、感染性的,会从一个范畴向其他所有范畴蔓延,因此晓媛在工作中形成的消极、被动,不仅会给晓媛职场方面带来不良结果,也会逐渐扩展,影响到晓媛社会层面、生活层面、情感层面的感受与状态,会感染、影响到晓媛整个人生的方方面面。同时,在晓媛今天的消极、被动中,隐然包含有报复、惩罚的成分,这是另一个需要提高警惕的不恰当因素。这种隐性的报复、惩罚因素如果不加以主动性调控,任由其发展,会使得晓媛今后大部分的人际互动,都会习惯化地、不自觉地指向“双输”的方向,这就危险了。从上述两个意义说,晓媛都需要寻求一些自我调整和变化了。
  晓媛自己可以做到的简便易行的方式,是生活中多跟积极、主动的朋友交往,接收他们的信息感染和影响,建立一个好的氛围场。自己可以经常回忆一下遇到积极的人物和发生的积极事情,降低消极、被动的惯性。经常用言语肯定一下自己,读一些励志的书。或是出去走一走,听听音乐,随便做些轻松的事情,让精神放松一下。如果自我调整效果不大甚至消极被动越来越严重,就建议晓媛找专业心理人员探讨一下了。

  (本文已发表2015年12月24日《每日新报-职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