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自信 总是甩不掉“拐棍”

(2015-11-30 14:28:20)
标签:

自信

自我认识

职场心理

eap

天津心理咨询



(本文已发表2015年11月26日《每日新报-职场版》)
http://s7/mw690/001lyZtkty6Xp9YIRT026&690总是甩不掉“拐棍”" TITLE="不自信 总是甩不掉“拐棍”" />


  “我总觉得自己在某方面有所欠缺,如果上司、前辈不给我‘把关’,或者不告诉我该怎么做,我真的一点方向也没有。”张玫说,自己已经习惯了有“拐棍”的工作方式,一旦让她“单飞”,她完全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
  去年年初,张玫刚刚大学毕业,到一家私企做文案工作。刚到公司时,由于之前张玫没有接触过此类工作,虽然很努力,但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搞得手忙脚乱的,为此,上司没少批评她,让她跟同事多学学,有时张玫有些新想法想跟上司聊聊,可是上司却觉得她的想法非常不成熟,让她多与周围人沟通。后来形成了一种状态:每当张玫把提案交给上司时,上司首先并不审阅,而是直接让张玫找其他前辈替她先看看,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跟这些前辈商量,再想不通,就去问主管,最后再把提案的定稿交上来;每当张玫对工作有什么想法时,也会先跟前辈们商量,或者直接找主管谈谈,最后才跟上司沟通。张玫本来就性格内向,刚开始到公司的时候根本不好意思跟同事们说话,有什么事都会直接向上司汇报,可自从上司“命令”她向前辈们请教后,张玫只好学着跟同事沟通,一来二去,张玫反倒不习惯再去向上司请教了。
  转正后,上司对张玫的工作渐渐认可,也给张玫一些工作让她独立完成,可似乎已经习惯了处处与人商量、事事被人把关的张玫,在工作上不敢再“自己做主”了。比如有一次,公司搞产品促销活动,老板让张玫写个方案,张玫做得很认真,但当方案将近完成时张玫有些不安了,觉得应该问问同事,当她请教别人后发现,大家对促销活动的理解各有千秋,出谋划策的方向也都不同,于是张玫按照大家的意思将方案改了又改,形成的方案虽然通过了,但离张玫的初衷差很远。再比如,公司例会上,张玫有个很好的想法,本来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可她发现周围前辈们都默不作声,张玫就有些发憷。“人家那么资深都不说话,我什么都不行,资历还浅,哪那么多想法,即使有也不值一提。”有时张玫会跟主管聊聊,主管说“好”,她才放心,如果跟主管意见有偏差,张玫就心怀忐忑,或者干脆不说了。
  “老板说我工作努力,同事说我虚心请教,可我觉得我越来越没有自我了,大部分时候我都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就像我老板以前说的,我是一个新人,要踏踏实实地跟大家学习。”张玫说,不管别人是否能给出建设性意见,哪怕只是点头说“好”,她的心里都会很踏实,至少有勇气去面对老板,但没有别人的把关,自己始终不敢直接与老板接触。
  (记者 白颖文)



  赵励君心理顾问回复
  案例中张玫的困惑,来自于缺乏自己对自己的判断和相信,对于自己是否有能力?是否有资格?一直不敢确信,所以在工作中、交往中无论进或退都很难受。
  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会通过学习、工作、生活、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实践,逐渐形成自己对自己的知觉,并在这些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回味自己的知觉,再汇总成经验、判断和归纳,这样一点一点的,逐渐明了和清晰了自己是怎么回事儿?自己大致是怎样的人?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等等。这个过程,是一个人自我意识形成的路径,同时也是形成一个人自信体系的主要路径。案例中的张玫,就是在形成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扰动,没能使自我认识形成得准确和清晰,所以总是认为自己渺小,总是认为自己不够格、不够好,无法真正看清自己。
  一个人的自我评价中,包括自己对自己认同的部分,也包含期望和希望他人对自己认同的部分,两个部分共同作用,形成自尊、自信体系。从案例的叙述中可以看到,在张玫工作的初期,来自上司的认可、赞同是较低的,甚至许多来自上司的回馈是负面的、否定的。这种情况时日一久,必然对张玫形成自我判断、自我认可产生了影响作用。虽然后来上司对张玫渐渐认可了,也开始给一些工作让张玫独立完成,但是为时已晚,张玫在职场自信、工作自信方面的偏差已经形成了。
  换句话说,张玫上司一开始面对没有工作经验的张玫,上司的耐心度、耐烦度都有不足,这是导致张玫今天状况的一个挺重要的原因。

  当然,也不能说就要把责任全都推给张玫的上司,这其中,也一定不能排除张玫自己内心里的原因。
  一个人内在的自信感,与这个人成长经历密切相关。有一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长给予孩子的尊重、认可、赞许不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自信形成。成年后,自信不足就可能会成为这个人内心整体的基础色调,这时,当外界出现负面的暗示信息时,自己就很难支撑得住,就会跟着这些信息偏移。案例中没有记述张玫成长经历中的信息,但是从工作后张玫的情况和表现来看,张玫自己内心深处里,自我评价体系也是不稳定的。因为有这个内在因素,所以张玫上司当初不很恰当的做法,才会那么容易在张玫身上定型下来。
  当一个人自我认知有偏差、自我评价有不足时,面对世界、面对未来时的把握性就会越来越低,焦虑则会越来越高。长期如此,自我否定这个特色就会固化进性格里,导致自己的思维模式总是自动化地消极,行为模式总是自动化地退缩,就像案例中的张玫似的。
  因为自信不足,过度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于是总是表现的踌躇、犹豫。因为不恰当地低估自己的实际能力,担心万一出现什么问题自己没办法应付,为了避免错误,就总是迟迟不能做决定,等等。而这些消极、退缩的表现,都会导致很多机会、机遇白白的溜走,对职场之路乃至整个人生,起到的都是负面影响。

  对于张玫这种类型的职场人,建议经常要有意识地自己提醒自己,让自己用良性的、积极的、建设性的语汇看待自己。当碰到有关人、事、物的各种选题时,提醒自己尽量从“我怎样能做好?”的角度来思考,而不是绕着“我万一做不好……”的角度来想。可以找一些自己亲近、熟悉的朋友,让他们帮助自己归纳一下优势、能力、潜力等,一起讨论下,也能有助于自己逐渐重新认知自己。

  (本文已发表2015年11月26日《每日新报-职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