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只能风光不能受挫 是内心太脆弱

(2015-02-27 17:42:52)
标签:

受挫

挫败感

职场心理

eap

天津心理咨询



只能风光不能受挫 是内心太脆弱
(本文已发表2015年2月26日《每日新报-职场》)
 

http://s4/mw690/001lyZtkty6Qj9CVWp533&690是内心太脆弱" TITLE="只能风光不能受挫 是内心太脆弱" />

  今年34岁的李颖在一家合资贸易公司做行政经理。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从去年年中开始公司业绩就有些下滑,就在年前,外资老板准备撤资,公司提前放假,眼看年后周围人都上班了,而她自己却在家里“闲”着,李颖感到非常不安,一股莫名的失落感和挫败感涌上心来。
  李颖是南方人,毕业后留在天津打拼,如今已有10年了。刚参加工作时,李颖心高气傲,一心想干出点成绩来,因此工作这些年,跳过几次槽,现在这家公司是当初李颖经过百般努力才进来的。就在她选择这家公司时,很多人都不看好,觉得合资公司不稳定,薪水高只是一时的,可李颖却认为在这里会有很好的发展。经过将近7年的不断努力,李颖从一个小职员慢慢晋升为行政部经理,凭着李颖的能力和干劲儿,大家也都相信她会再次得到提升。可谁知,就在这时,公司经营出现问题,李颖很可能面临失业。“出来打工快10年了,好不容易做出点成绩来,又遇上了企业危机,我觉得我太没有眼光了,太失败了。”李颖说她曾经放弃的公司,如今都越做越大了,曾经的同事如今也做得顺风顺水,没有一个像她这样。
  “现在表面上看是休假,可弄不好公司随时都会关门。”李颖说,现在的工作就像“鸡肋”,她想重新换个行业,可一切都要重新开始,自己年龄越来越大,对职业发展很不利。“我也想过辞职回家做点小生意,但就这样回去又不甘心,更何况我也折腾不起了。我并不是一个心理脆弱的人,无论谁站在我的位置都会像我一样,甚至不如我。”在李颖看来,自己的工作生活很失败,可她又不情愿接受自己“内心脆弱”的现实。想想曾经的自己,风光无限、充满自信;而现在却要面临失业,一股强烈的挫败感使李颖对自己的将来失去信心。
  (记者 白颖文)



  赵励君心理顾问回复
  挫败感是人在遇到阻碍和干扰,自己的动机不能实现、自己需要不能满足时出现的一种心理感受。伴随挫败感而来的情绪,包括沮丧、消沉、懊悔等哀伤类型情绪,也包含不满意、不公平感等愤怒类型情绪,同时也包含大量对远期的焦虑感。李小姐打工10年,好不容易在工作中做出点成绩,又因外界原因导致自己职业生涯受创,出现挫败感是合理的。同时,因为李小姐是工作、婚姻、年龄等多重焦虑叠加,所以整体负面感受更强一些。
  其实不仅人,包括所有动物都是希望无条件满足自己愿望的,这是本性。当愿望受到阻碍不能满足时,都会有负面情绪,是正常的本能反应。因此当面对挫折、感受到挫败时,首先应理解,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遭遇挫折,同时要理解有负面情绪感受并不等于就是脆弱,有各种负面感受也是正常的。只有沉浸在负面情绪感受中长期出不来,才算是脆弱。换句话讲,遇到挫折时,完全可以允许自己负面情绪一下。

  不论是职场还是人生中,遇到挫折在所难免,面对挫折有的人调整一段后会恢复,有的人会自怨自艾很长时间,还有的人会从此一生都一蹶不振。这背后的区别,来自每个人内心“挫折耐受指数”的不同。挫折耐受指数小部分来源于先天气质类型,大部分来源自成长经历中的经历体验。如果成长过程中恰当经历挫折的机会太少,就难以形成一定的耐受挫折的经验,长大后再遇到挫折时,焦虑等负面情绪感受就会比较重,恢复的时间也需要比较久。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主动增加恰当的练习、尝试等,补充相应的经历和经验。
  还有一些人,在早年经历某些挫折时,身边没有人帮助自己恰当地解读、看待这些挫折,或是给自己的解读、认识不正确,这就会渐渐形成认知系统的误区和扭曲,带着这些认知误区,以后再遇到新挫折时就会自动产生错误思维,进而出现连带性的负面情绪和行为。还有少数人,在早先的某次重大挫折时形成了创伤性心理印迹,以后再遇挫折时就会勾起深心的痛苦共鸣,这也会使人经常陷入负面感受中出不来。这两类人,就建议做一些专业心理调整了。

  对于多数人来说,可以做一些自我认知改善,最简单的就是先把“失败”和“挫折”分开。表面看这两个词是相近的,但在内心自我暗示上是有很大区别的。失败是结果性的,是确定的、不再可变的,是盖棺定论、走到头的,用失败来定义自己遇到的不顺利,往往负面感受就会很高。挫折是过程性的,是暂时的、可变的,是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这次只是途中的崎岖,这样解读,负面感受就会维持恰当水平,从中走出来也会快一些。
  日常碰到的一些小的挫折时,不要挫过了就过了,要利用挫折的机会好好体验一下挫折后的感受,颓唐、伤心、生气等,让自己对挫折后的情绪感受熟悉一些。之后再想一想这次挫折挫在了哪?以后可以避免些什么?哪些是值得总结的?这样,以后再遇到新挫折时,这些情绪经验和思维路径,都可以使自己崩溃、手足无措的几率减小,使自己走出的周期缩短。

  (本文已发表2015年2月26日《每日新报-职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