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强势把关 子女婚姻陷两难
(2012-07-09 10:18:52)
标签:
婚姻心理赵励君eap情感 |
父母强势把关子女婚姻陷两难
(本文已发表2012年7月8日《今晚报》)
“双方父母都认可,才终于有选对人了的感觉!不然总是怀疑自己做得对不对、是不是不孝顺,那种地下恋、见光死的感觉真的太累了……”
如果问那些在爱情路上的8090后,最担心的是什么?十有八九会告诉你,自己担心的不是选的另一半能否托付一生,而是带到父母面前他们能不能认可。父母点头,则悬着的心彻底放下,前途光明一片;父母摇头,两人的未来之路则坎坷多绊,暗淡无光。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
全民焦虑的时代,社会整体远期信心指数日趋降低。现实中,结婚成本越来越高、闪婚闪离日益增多、媒体负面报道层出不穷,这些都导致父母在孩子婚恋问题上越来越多担心,于是越来越多干涉。
父母本身随着年龄增长,自己在事业、在生活方面的追求和进取日益减少。这边消耗少用了,那边就多多给予,于是父母过剩的精力就越发全部不剩地倾注在了孩子身上。
从心理角度说,一些父母无法接受与孩子分离,不愿看到孩子成长,对孩子的把控依旧。同时,也有一部分孩子心理成长不够,成年后依然对父母过度依赖、脱不开父母,这也侧面加重了父母精力灌注在孩子身上。
面对现实,子女、父母如何调整?
两方中和一下,孩子尊重现实,父母尊重爱情。
子女应把追求和关注的焦点,从狭窄的、短时的“爱情感觉”,扩大到追求关注更宽、更长期的婚姻。父母应调整观念降低内心的恐慌和担心,不必强求婚姻保险箱,因为这世界上根本没有绝对的永久。在一个家庭中,双方的感情才是使婚姻稳定、长远的最重要因素。
从心理角度提前铺垫,父母提前接受“失控”,孩子提前降低反叛。
无论父母是否愿意,孩子迟早要脱离父母的怀抱,独立面对世界。父母正视这一点,能降低对孩子的控制欲、降低“失去孩子”的焦虑感。子女也应该明白,不能以自己的婚姻作为摆脱父母甚至报复父母的手段,因为这背后潜在代价风险太大。
在沟通上,把双方的交流提前。
从建构的角度来说,一个恰当的婚姻,是两代、四方的综合妥协。父母与孩子在对婚姻、对爱情的理解肯定有不同,这完全正常。那么,对于父母和孩子各自看重的观念、想法等,双方提前在平日里就多交流、多沟通。在孩子选择的恋爱人选出现之前,双方就把多数有不同的观念、想法等,在潜移默化的交流中完成妥协。尽量避免孩子坠入爱河后父母再棒打鸳鸯,这样只会挑起冲突,不会顺利达成妥协。
(本文已发表2012年7月8日《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