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圈子”躲不开 学会融入
(2012-03-12 13:52:43)
标签:
职场心理圈子赵励君eap杂谈 |
职场“圈子”躲不开
多数朋友对“圈子”一词并不陌生,它是指自发的无意识的,行动无规律,仅以感情、习惯、喜爱、相互依赖来满足各人不同心理需要的群体。圈子内部的人,都有一个大致相同的目标和共识,或约定俗成的潜规则。而“职场圈”更像是一个无形的场,人脉、信息、经验、秘籍都可以分享和共享。办公室里,员工有员工的圈子,领导有领导的圈子,不同圈子的内在质量、你在圈子里的角色等,对每个人职场发展前景的影响价值不同。进不进圈子、进什么圈子,关乎你长期的职业曲线会怎样描画。
进入领导圈子:平常对待,细心观察
坐在咨询室里的小李有80后职场人常有的那种朝气,看得出他对工作是很认真的,同时也渴望能被领导赏识,获得提拔的机会。但在争取升迁的路上,他走得并不顺利。他说,按说自己是领导的秘书,每天跟着领导,领导的工作计划都是他来具体安排,他应该能成为领导的左膀右臂。可不知为什么总感觉领导不大喜欢和信任他,有很多活动都不带他去。他感觉进入不了领导们的圈子,总有被排挤的感觉。这种和领导之间挥之不去的隔阂感,让他自己觉得升迁无望。他想知道,怎样才能进入领导的圈子?
小李在描述领导的圈子这个词的时候,有明显的无奈感,这种既爱又恨,既渴望进入又有点担心、有点害怕,还有点眼红的状态是很多职场人都有过的情绪体验。一方面,很想进入领导的圈子,既能消除跟领导的距离感,又能谋求更多表现自己甚至升迁的机会;另一方面,又有畏惧感,不知道该不该进入,该怎么进入,甚至进而怀疑自己一系列的能力,但不谋求进入又不甘心。自身对圈子感情的纠结,就足以像座屏障一样,把自己阻隔在圈子之外。
心理专家支招:
客观来说,很多人对职场圈子的理解有失偏颇。或者听到“圈子”就冷汗一身,对这种办公室“小团体”平白的生出恐惧心理,似乎这个词直接指向派系之争,互相倾轧等等。或者感觉很神秘,领导的圈子更让人觉得高不可攀,还没进去,自己就先感觉矮了半截。这种对于圈子的误解都会直接阻碍职场人进入圈子。
有人的地方就有关系,圈子不过是一种关系的代名词而已,是人与人沟通的一种形式,既不邪恶,也不神秘。对于80后的职场人来说,想要进入领导的圈子,首先需要放下这种既爱又恨、既眼馋又嫉妒的情绪,平常的看待圈子,才能先放下自己对自己的阻碍。这种心理的“坎儿”一旦迈过去,剩下的就是需要细心的观察,敏感的寻找机会,自信而大胆的进入。
圈内人多会有相近的目标、兴趣、好恶标准等,找出这些共同点,培养相近的特点,就能找到圈子的切入点。寻找机会恰当表达自己也想进入圈子的意愿(例如想要参加某次活动),态度一定要真诚,既不过于谦卑巴结,更不要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即便第一次提要求没能成功,也可以再寻找机会进行第二次的询问。要进入领导圈子,自己有平常心,领导才不会顾虑太多。
对下属来说,较好的适应能力也是一种考验,因为人都希望别人改变来适应自己,领导也一样。要进入领导的圈子,就要适应圈子的风格(就是领导的风格),尽量不做违背领导价值标准的事,让领导觉得你是他的同路人甚至左膀右臂,这直接有利于你的升迁。同时要注意的是,虽然你可能已经进入领导圈子了,但要像记住“老虎永远是老虎”一样,记住“老板永远是老板”,别期待和老板共享太多,尤其是他/她的隐私。同时,即便在游戏和玩乐中也要提醒自己别抢老板的风头。
融进同事圈子:主动参与、积极响应、多赞美多倾听
“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合群’了。”晓玲在公司做企划工作,性格比较内向,总是不太习惯与别人打交道,她觉得自己已经成了办公室里的“透明人”了。上周一位同事过生日,其他几位同事招呼大家下班后一起吃个饭,同事们都凑在一起讨论送什么礼物,看着同事们聊得热火朝天,晓玲却被晾在了一边。“我也想说说自己的想法,可就是张不开嘴。”无奈之下只好可怜巴巴地坐在边上看着。下班后同事们有说有笑地准备一起去饭店,顺便买礼物,却始终没有人来招呼晓玲。纠结了好一会,最后晓玲还是硬着头皮追上一位同事,勉强摆出一张笑脸跟大家一起走了。“其他同事讨论的话题,总感觉我参与不进去。想加入他们,又怕聊不到一块去。”对此,晓玲很苦恼,“我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愿意跟我说话,我也不好意思张口问他们。”
据晓玲说,刚到公司时,同事聊天或是聚会等大家还都带着她,问她去不去,可是因为当时跟大家还不是很熟,自己放不开,不太好意思参与,所以就找借口推脱。“也许大家以为我不愿参加,后来大家也就很少叫我去了。”渐渐地,晓玲发现,连开会的时候大家也总是忽略她,很少问她的意见了。以前是不好意思说、不愿意说,可现在想说了,反而连开口的机会都没了。“我总是觉得,自己跟他们不是‘一拨’的,是不是大家都不喜欢我呢?”对此,晓玲非常困惑。
心理专家支招:
要融入同事圈子,要多参与、多应和、多赞美、多倾听。如果是新入职、新调动等,开始时同事对你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会有一些距离,你可以以一种真诚、谦逊的姿态与同事建立轻松的谈话。
关于倾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大家的喜好,注意他们喜欢的话题,投其所好。比如有人比较在乎饮食,有的在乎美容化妆,你可以挑别人擅长的说。你不懂不重要,甚至不懂有不懂好处,你的请教能调动对方的兴趣所在,对方也乐得得到表达的机会。你要不断的夸他懂得多、说的对之类的。这不是虚伪,这叫人际应和。
同事们有各种群体活动邀请你时,除非万不得已,通常应积极响应、尽量参加。聚会时不要表现得和大家格格不入,有兴趣的就适当参与,不很熟悉的可以微笑观看。有时为了拉近距离,聊天时可以适当地说一些自己的小秘密、小玩笑与大家分享,当然,小秘密不包括隐私。
如果你觉得和身边的同事确实没什么话题可以说的话,你就由衷的赞美一下你的同事,比如:你今天的衣服(发型)很漂亮。总之,你想让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样对别人。
每天微笑,以诚待人。先从每天早晨见面的打招呼开始,“早上好”、“今天听开心”之类的。日常从你身边经过的同事,至少要冲他(她)微笑,过一段时间,就会有很多同事熟悉,成为朋友了。
同事圈子中,通常都会有1、2为是隐性的头脑人物,那么由一个点突破,先找到领头羊,和他先搞好关系,很快你就会和一大片人融合了。在范围上,先从自己部门着手,一定不要舍弃本部门去跟别的部门同事拉关系,这等于有意削本部门同事的面子,踩到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