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节”社会化是一种进步
(2011-11-11 19:36:57)
标签:
光棍节单身心理赵励君eap杂谈 |
“光棍节”社会化是一种进步
(本文已发表2011、11、11《假日100天》)
仅仅十几年,光棍节从一个网络戏说,发展为一个颇有影响的社会化自发节日,背后有个人、社会多种因素推动。光棍节产生之初,多少带有些调侃的意味。诸多单身一族对光棍节的追捧,背后含有无奈的玩笑、含有失意的戏谑,也包含对结婚成本越来越高的抱怨,包含对社会综合压力越来越高的不满。
随着时间,更多人众对光棍节的热烈呼应,则含有起哄、找乐的心理成分。其实这也挺好,在社会性的高压力、高焦虑背景之下,抓住一些无伤大雅的事由开心一下,对心理健康挺有益。
光棍节的越来越热闹,因为它能满足单身一族追求群体归属的心理需求。年轻人忙于工作,让他们无暇交友,随着以前一起玩一起闹的同学、朋友、闺蜜等纷纷叛变归家,坚守单身阵地的人士越发有孤单感。
突然的离群感让他们急于寻求同类,并在新的同类群体中寻找到归属感,于是单身聚会成了新的社交圈子,在圈子里终于发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从心理意义上讲,在同类人群中,人的情感最容易得以抒发、得到心境共鸣。
光棍节从网络走向社会,从小众活动变成公众活动,也是社会开放度、包容度提升的一种表现。从另一个角度看光棍增多,折射出单身男女对感情选择越来越高的质量追求,是追求高质量婚姻、生活的结果。
通过“光棍节”的社会节日化进程,使得社会整体对男大未婚、对女大未嫁的尖锐态度逐渐脱敏,社会给予光棍们的包容度逐渐增加,这也从侧面降低来了自父母、家庭的催婚压力,让单身人士能够有更大的空间选择自己的真爱。
狭义的光棍是指单身男性,但光棍节的红火,不仅体现男性单身一族的增多,更折射出女性单身人数的日益增加,因为只有男性没有女性是成不了节日的。这其中,大批都市女性单身族数量的增多,又对光棍节的商业化鼓吹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个人群收入水平高、消费力强,对生活品质有要求,必定会吸引商家的注意力。于是,在商家的助推之下,单身经济就骤然兴起,光棍节的各种促销活动、广告宣传也将这个小众活动,形成了社会化的节日。
20多岁到30多岁的单身人士,往往是目前承受工作、职业、社会等压力最大的人群。光棍节无非是让光棍们在调侃中轻松面对,有一个机会互相交流,不失为一个综合解压的方法。通过群体交流,抵消单身带来的影响,减轻对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密关系的恐惧。通过过节聚会,也能消减日常工作、生活中积蓄的压力。
最重要的,光棍节助推单身一族自己内心的观念转变——单身不是没人要,而是自己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本文已发表2011、11、11《假日1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