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断乳”双面观
(2011-10-31 09:22:01)
标签:
职场断乳心理赵励君eap杂谈 |
职场“断乳”双面观
(本文已发表2011年10月30日《今晚报》)
人的一生有两个断乳期,一个是1岁左右的生理断乳期,第二个是青春期到青年初期即12到20岁左右的“心理断乳期”。如果我们以职场喻人生,初入职场的新人,很多需要经历“职场生理断乳期”;而一些较资深的员工,“职场心理断乳期”也不容小觑。两段职场“断乳期”阶段不同,也难免别样迷惑。
“职场生理断乳期”——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又被领导批评了,现在我很不舒服。我还要跳槽!”23岁的小宁虽然初入职场,但短短一年间他已跳槽四次,基本每份工作都做不满三个月就走了,被周围的朋友戏称为“试用期之王”。其实小宁对此也很郁闷,但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他也摸不着头脑。
职场心理专家赵励君介绍说,在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职场新人中,或多或少存在“职场断乳期”问题的比例高达2/3以上。这些职场上的“婴儿”,带着对社会、对未来生活的模糊概念和忐忑憧憬,脱离学校和家庭的“母体”步入职场,遇到的种种不适应就如婴儿生理断乳时的经历。
现在职场新人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在父母和老师的监护下,唯一能熟练应对的事情是学习,唯一熟悉的角色身份是学生,除此以外独自处理问题的经历经验几乎没有。现在虽然步入职场,潜意识里学生的心理角色还不能一下子完成转换。职场环境与从前的教室、家庭环境相差巨大,没人照顾,没人服侍,不懂得与人相处的技巧与方式,从而难免感觉到困惑、焦虑、不安等等。
赵励君建议,职场新人要想平稳度过断乳期,首先要主动把“学生”的心理角色转换为“社会人”角色,有意识地督促自己减少学生气息,减少理想化色彩,以现实社会人的标准为人处世。在行为做法上,不再被动等着别人去提示,也不再依赖别人的关照,做个有心人,对照自己的不足和不会,主动发现主动修正。
同时,从学生进化到社会人,重要的一点是要锻炼自己的心理耐受力。职场环境是现实社会,很多地方既不同于学校的简单,也不符合理想化标准。一旦发现某些不顺、感受到失望和挫折,不要轻言放弃,而是要学着锻炼自己的坚强与忍耐,增加情绪上和心理上的抗逆力。学会忍耐并非屈辱,也不是放弃人格尊严,而是成为一个社会人必需的能力。
此外,初入职场应准确定位,不要心比天高,不要急于出成绩一下把期望值定得太高。把心态稳下来,认真踏实的做事。头几年里,把现实的为人处世能力、工作技能积累好就是一种成功。
“职场心理断乳期”——剪不断,理还乱
“我的上司上个月调离后,我时常感到莫名的焦虑,担心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就此阻断,跟同事交往也没有了以前的自如,既想找到新的‘盟友’,又不敢相信别人。我这是怎么了?”32岁的公司白领阿菁同样面临职场“断乳”的问题。
心理学研究发现,很多职场人都会对自己的“职场贵人”存在一定的依赖感,主要表现为心理依赖和人际依赖,这一点,与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阶段“半独立半依赖、半成熟半幼稚”的“心理断乳期”很是相像。职场心理专家赵励君认为,浸泡在职场中,职业人不仅要谋求工作能力的不断成长,更要不断提高面对职场动荡的心理应对能力,摆脱对固定的职场贵人的心理依赖。
赵励君建议,当原来的职场贵人出现变动时,首先要记住感恩,保持联系,决不能人走茶凉。这一点不仅是道德因素体现,更是价值性标准,假使无奶不是娘、用完就扔,你以后的贵人缘也就到头了。
其次,主动出击建立自己新的人脉资源,寻找新的“职场贵人”。人际之间关系的建立和提升来自交互、交换,来自主动促进,否则别人不会毫无理由地主动跳出来帮助你、提拔你。在寻找新的职场贵人过程中,不能只把眼睛朝上看,要对身边的人好一些,在贵人还未出现之前,先避免制造小人。
最后,锻炼自己跳出原有依赖和舒适感的能力,逐渐培养和锻炼自己独立分析问题、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这个过程中不断总结不足与收获,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人格场,最终去除依赖、成熟起来。少数依赖型特质较强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不适感会较重,这时可以和专业心理顾问谈谈。
(本文已发表2011年10月30日《今晚报》,执笔王小鱼,顺致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