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似女子,因瑕生姿(图)

标签:
玉文化 |
玉似女子,因瑕生姿
关于对玉艺术和文化的思考,缘于一次偶然机会对大东方玉艺的接触。看了他们的作品,印象很深,感觉很美。与大东方玉艺主人薛蕊聊天,我问她的第一个问题是:你觉得钻石和玉,差异在哪儿呢?
薛蕊用“温润”二字概括玉的特性。她说:在西方人眼里,钻石有夺目的名贵,是价值的象征;而在中国人眼里,玉有温润的内敛,不能用价值衡量。
其实,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差不多就在这里了。有天看到报纸上说,本届奥运会奖牌制作,我们把最贵重的美玉镶嵌于金、银、铜牌之中,外国人对此却并不认可,说中国降了奖牌的含金量,为省钱才这么做。你说冤不冤?
在西方人眼里的宝中之宝,偏偏不被中国人看重。最有力的证据是连中国贵族生活的百科全书的《红楼梦》中也未提到钻石。而玉呢?贾府的宝中宝,就是宝玉口衔而生的那个劳什子,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无一不沾玉字,这是巧合么?周汝昌老先生是玉文化研究专家,他惊叹于我们的先人怎么会将玉从众多石头中识别出来,而使得玉冠众石,成为大自然所生的万汇群品中最高尚最宝贵之物。“玉”字是我们汉语中再美不过的一个词,你想想,再美的建筑抵得过“雕栏玉砌”、“琼楼玉宇”么?我们大家心目中顶极尊者会超过玉皇、玉帝么?世上再美的不过是“玉人”吧?一块和氏璧不仅可胜十五连城,还演绎成故事千古流传。这些,大概西方人永远整不明白。
“大东方”主人追求的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现代玉艺,视角和审美观都很独特。在我们传统的文化里,美玉微瑕是一种缺憾,瑕不掩玉是一种无奈,瑕为玉之敌,好玉是无瑕的。但显然,薛蕊显然另辟蹊径,没有对瑕给予掩饰,却有意把这“瑕”放大。而这瑕,恰恰凸现了玉的美。细想想,那些我们所钟情或喜欢的似玉女子,又何尝不是因瑕生姿?看那黛玉,从小就有痨病,身子骨弱,见不得风,经不得雨,心眼小得象针鼻,性子拧得如麻花,和她说话,一留心便被摔脸子,稍不注意背着你哭泣。整部红楼那些个风流女子不似黛玉般浑身是毛病?那喝醉了酒衣冠不整地卧于花间的湘云和孤僻地不食人间烟火的妙玉,那心事重、懂世事的宝衩和厉害霸道的凤姐,那生性懦弱的迎春和生性倔强的探春,以及那命薄、心高得有股狠劲儿的晴文……他们身上的瑕疵恰是可爱处,他们的毛病正是动人处。细细打量金陵十二衩你会发现,虽然贾府的元春招皇上待见贵为皇妃,她却是最不能打动我们的女子,缘何?白玉无瑕,她身上没有明显的毛病。您不信是吧,你说韩国影星全智贤最漂亮么?不,在美女如云的韩国美女影星队伍中,全智贤很一般般,可直到现在她仍是我们最喜欢的一个――还不是因为她演了一个浑身上下都是毛病的“野蛮女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