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绿色建筑标准评价杂谈 |
1.1中国绿色建筑基础研究起步晚于国际15年。因为快速城市化发展,房地产发展特点是:建筑量大质低、区域差异大、制度体系不完善、人们的绿色环保观念欠缺等多方面特殊的国情,中国在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中遇到比发达国家更多的困难。
影响绿色建筑发展的问题为观念问题、技术问题和制度体系三大类,
在绿色建筑起步阶段,以政府的制度要素和产业技术要素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而开发商的认识、大众的绿色建筑消费需求、设计机构的绿色建筑设计能力、绿色建筑的初成本投资等形成第二层次的制约因素群,这些制约在当前已经初步显示发展绿色建筑
面对的主要障碍。
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开发商关注的都是短期效益。当前,绿色建筑运动倡导的许多原则,都与中国常规传统基本逻辑和判断相左,一些消极的传统观念不可避免成为制约绿色建筑启动发展的首要问题。针对这样一个观念的问题,政府首先要转变执政观念,并要通过教育、政策引导和激励制度三方面带动市场去接受这个观念,形成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良性市场环境和机制。相对技术问题而言比较容易些,随着机制的完善,技术及跟进服务顺理成章也就不成问题了。
1.2 中国绿色建筑运动相对国际来说要晚15-20年。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由国家标准、行业协会标准和地方标准三个层次构成。国家级标准对全国的建设都具有约束力,影响面广,但受到地区发展不平衡、区域差异明显等因素的制约,标准的编制特征倾向于一种原则性的粗旷要求;行业协会标准虽然没有政府推动的力度,但更为灵活,可以提出相对高起点的要求,同时与企业、市场的联系也更为广泛,有利于发挥其在实际操作方面的影响力;地方标准是贯彻国家标准的重要一环,将国家标准的原则性要求变为可操作的、具有地方针对性、建筑类型针对性的细则,从而有利于发挥国家标准的作用,但是,由于地域的差别地方标准编制水平参差不齐。
从2001年开始建设部启动研究绿色建筑以来。到2006年已陆续发布相关标准和研究成果,如:
2001年5月,建设部发布《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2003年,中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推出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
2003年12月,国家科技部立项,由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9家推出了《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
2005年1月,建设部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商品住宅性能评定方法和指标体系》。
2006年3月,建设部发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同年10月,建设部和科技部共同颁布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明确了发展绿色建筑的原则和技术要求。
1.3
二、
归纳起来,当前中国绿色建筑运动推进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缺乏绿色建筑的紧迫意识和知识
在制度执行思路上,当前我国绿色建筑制度的执行手段仍然过分依赖行政强制性推动,没有很好发挥制度监管和引导性作用。
由于我国特殊的文化传统和国情背景,政府在许多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绿色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这种主导性作用依然非常明显,消费者的意向、地产开发机构的决策,甚至技术的产业化发展都与政府的政策导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政策和制度是当前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在操作层面上,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下列一组数据说明推行绿色建筑的主要障碍的表现:
?
?
?
?
?
?
?
?
其中,“政府的政策导向不力”是当前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障碍,政府在绿色建筑发展初期的不作为,成为大多数人诟病的主要目标。
三、
在制度体系建设上,中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基本法规已经公布,但在操作层面上,
如何结合建筑行业与地方特点形成的地方法规尚待完善,特别是包含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内的可操作性强的行业标准、地方实施细则成为当前绿色建筑制度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由行业协会标准、地方标准组成的绿色建筑标准执行体系也正在完善之中。但什么是更加绿色建筑有效执行和精明增长恰当方式,仍在迷茫摸索的过程中;
如何又好、又快地在绿色建筑推广中建立成效,经过比较后认为:在中国引进已经国际化了的LEED标准,并将它根据中国的特征本土化是最好的途径。通过本土化的修编和执行,将更多引入绿色建筑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专家参与并得到认知,
实施LEED标准与现实市场的结合度将会得到很好的提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