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组的伙食极缺油水,对小孟这样的食肉动物来说,实在不太人道。和大家聊天,才知道原来个个都快变成了饿狼。于是,和哥哥姐姐们夸下海口,“别的不会,煲汤我可是相当的靠谱。”
说到做到,立马联系了常去的小饭馆,借灶,借锅,就做个“牛尾汤”吧。“牛尾?我们这儿没有。”“那,牛键子肉,有没有?”“没听说过。”“牛肉哪,带点骨头的?”老板娘从冰箱里拿出一大方褐色的冰块。“就这些牛肉了。”
啊。。。。。。
老板娘不好意思地解释着,整个兵团地区没有新鲜的牛肉卖。所有的肉类其本上都要去距离这里20多公里的昭苏县城进货。而且,当地人很少在外面吃饭,所以饭馆的库存量都是很少。
小孟心想,怪不得周围的两家超市有很多比较靠谱的小吃在这两天里宣告缺货了,可见剧组真是带动经济繁荣的“先锋”啊。
行,冻肉就冻肉吧,既来之也只得安之了。化冰,切块,出水,换个锅在把从新洗净的肉块放入开水中,最后投进两大块生姜,盖锅走人。临走时千叮万嘱:“我去拍戏,四个小时后回来。千万别熄火啊。”老板娘登时吓了一跳:“什么汤啊,要那么多时间?要烧掉多少煤啊?用高压锅不行吗?”实在懒得和她解释啥健康饮食之说,时间紧迫,丢下一句“煤钱我出。”就赶快上了门口接我的汽车。
拍了两场戏后,还是不放心,再打了个电话给老板娘。得到的答复是:“没敢熄火。”得嘞。心里盘算着反正9点才是晚饭时间。7点收工再去放其他汤料也很来得急。乐得扭身向哥哥姐姐们报喜,再回去专心拍戏。
6点40,提早收工的小孟走进厨房,吸了吸鼻子,原本兴高采烈的劲儿登时冷了一半。咋还没啥香味哪?打开锅盖:水还是水,肉还是肉。汤倒是热的,可一点也没沸腾。腰里一使劲,拿起大锅:炉子里的煤块奄奄一息。直气得小孟两眼发黑。。。。。。“一直有火呀,我们这里从来没有这么用过煤哪。”老板娘一脸委屈地解释着:“平时,大家都是用高压锅煮菜。我们这儿烧饭不容易烂的。”看着她老实巴交的样子,小孟冷静一想,高原地区,沸点比较低,说得也不无道理。再说,平日的饭菜虽说味道一般,价钱倒是非常便宜。这样想来,也许在什么地儿说什么话儿,也别太为难别人了吧。可自己怎么向满心希望的饥民们交待哪?看见灶前放着的一大锅馒头,小孟有了主意。
晚上的主食是油炸馒头片外加小超市买的臭,香腐乳各一瓶。离开北京有半个月的哥哥姐姐们忽然吃到了家常的东西,也很是捧场的放怀大吃。唯一的问题是:汤咋办?大家一致通过:绝不浪费,明儿晚入了味儿接着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