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米人的秘密
(2010-08-17 23:11:48)
标签:
卖米境界王振滔王永庆 |
分类: 随笔 |
前言:
各位博客朋友,久违了。很抱歉,过去六个月来大概是我最近十几年来最忙碌的时候,因此我基本无法抽出时间更新博客,包括上网查看。(好在我不靠写博客赚取生活费用,否则会被活活饿死……)
在我新聘任的博客管理员协助下,希望我在最近会有好的思路与大家分享。谢谢大家对我的关注与关怀。
饶及人
2010年8月17日星期二
多年前,有个穷人家的孩子,为了赚点儿小钱,用家里的积蓄在小镇上开了家小小的米厂。
虽说只是一家小米厂,经营却一点儿不敢马虎。那时,别人100斤稻谷能打出80多斤米、10多斤糠;这家小米厂却只打出70多斤米、20多斤糠。
是他的机器不好吗?是他的技术差吗?不是,他是有意这样做的。
有点儿不可思议。大家都知道米的价钱贵,糠的价钱便宜。米多糠少可以多赚钱,糠多米少赚的钱就少。
这个刚开张的小米厂,为何要做这种“赔本”买卖?大家都觉得这个小米厂肯定“活不久”。
事实恰恰相反。小米厂非但没有赔本,生意还十分兴隆。若干年后,人们才知道小米厂的“不传之秘”。
100斤稻谷打出的米虽然少,但米的颜色好、质量高,买米的人都喜欢到这个小米厂来买米;100斤稻谷打出的糠多,意味着糠里面有更多的小米粒,营养就多,买糠的人更愿意到小米厂买糠。这样一来,不管是买米的还是买糠的,都成了这个小米厂的忠实顾客,生意哪能不兴隆?
在几十年前的台湾,也有这样一个小米店。小小的县城已有近30家米店了,一个穷人家的年轻人,米店开得晚、规模小、生意又冷冷清清的,店老板只能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可是,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
当时,在台湾,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技术的落后,沙子、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在米里,人们在做饭前要淘好几次米。小米店的老板将这些杂物一点点地挑出来,然后把米卖给顾客。时间一长,人们都说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多次淘米的麻烦,小米店的生意红火起来。
另一方面是,那时的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回家。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就非常不方便。年轻人整天工作,没时间买米,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小米店的老板便主动送米上门。
如果顾客家的米缸里还有陈米,他就将陈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陈米放在上层,避免陈米日久变质。每次给新顾客送米,店老板总是细心记下米缸的容量,问清楚有多少人吃饭,有多少大人、多少小孩,每个人饭量如何,并全部记在本子上,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
等时候差不多了,不等顾客上门,店老板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到顾客家里。有些顾客,不是吃完米就立即有钱买米,店老板就先把米给顾客,记住顾客发工资的时间,在发工资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再去收费。
这样一来,他家那极不起眼的小米店,竟然成为小城里生意最好的米店。
前一个卖米的,是大陆民营制鞋企业领头羊奥康的掌门人王振滔。后一个卖米的,是台湾家喻户晓的已故企业家王永庆。
两个卖米的年轻人都成就了自己的梦想,他们的成功惊人的相似——境界决定结果。
非凡的成就来自非凡的行动,非凡的行动源自非凡的境界。事业的大小与你人生的境界密切相关,对于想要有所成就的人来说,不怕起点低,就怕境界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