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饶及人
饶及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252
  • 关注人气:40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铁板块或引济南城市化变局?

(2009-07-24 14:26:59)
标签:

房产

分类: 采访与报道

高铁板块或引济南城市化变局?

 

  城市化是大势所趋。而在京沪高铁的带动下,随着中国主要区域经济格局改变的,还有微观视野下各站点所在城市的又一轮房地产开发机遇。然而,近日国土资源部关于“说保18亿亩耕地红线推涨了房价,没有根据,也没有道理”的结论,既将人们的视线再次聚焦于是地价推涨房价,还是房价预期影响地价的话题上,也将考问置于如何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时代命题中。

  “18亿亩耕地红线”背后,牵涉的其实是“中国选择何种城市发展模式”的博弈。京沪高铁的极速之声已经越来越近,对省城济南来说,高铁板块作为一座新城的城市化之路也已如箭在弦上,是曼哈顿模式还是花园城市?在未来济南城市发展变局中,一个新的悬念已先于高铁不期而至。

  曼哈顿模式:京沪高铁西客站标杆

  据原纽约市规划局局长饶及人介绍,所谓的“曼哈顿模式”(Manhattan Model)是一种有着完善交通规划与交通工具选择的城市,有此条件的城市才会有高密度大楼。这其实也是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规划理念的核心。曼哈顿模式不只是盖高楼。越来越多的规划专家指出,中国如果要发展有高密度大楼的城市,首先必须完善交通的规划,让大众交通,例如公交,轻轨,地铁完善,而不是像目前不少中国的城市,非要开车才方便进出。

  另外,曼哈顿模式与城市聪明成长(Smart Growth)的规划理论是不矛盾的。在美国提出的“聪明成长”(Smart Growth),它有6个非常量化的指标:可步行,有综合使用的小区;有着行人尺度的开发与空间;有当地文化历史特色的场所;有着多元性、不同层次的居民,新老合居,并能发展长期的友谊;有着方便的交通选择,居民可以有交通的选择,要开车,乘坐火车,或是出租车,或是步行,或是骑自行车;鼓励老百姓参与规划。

  通过多年的规划实践,饶及人提出了一个在中国做规划应把握的原则,简称“四因二应”,即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山而起,因水而洄,回应历史,呼应未来。对济南高铁板块来说,这或许不失为一种新区规划的有益借鉴。最重要的,在于集约型发展就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质量和利用效率,达成经济增长。

  具体到城市集约型产品,集物流、运输、休闲、娱乐、办公、购物、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已经出现,这种城市综合体的先进性在于功能复合、资源共享,价值链互动延伸。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同时开发住宅、写字楼、酒店、购物中心等不同物业,从功能上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化利用。从京沪高铁西客站的规划初衷来看,无疑也是遵循这一思路。

  花园城市:高铁板块的又一路径

  花园城市(Garden City)是英国霍尔德爵士在1898年提出的一种规划理念,有不少中国国内规划界对此专译为“田园城市”。此概念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城市四周被农地围绕以自给自足,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保证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

  当时由于工业革命后西方城市出现的拥挤、污染、疫病流行等问题使“田园城市”理论应运而生,但这一学说在实践中并不顺畅,欧洲各地的试验多是袭“田园城市”之名,行“城郊居住区”之实。但它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到了启蒙作用,后来的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理论均承其衣钵,并对中国的城市形态产生巨大影响。

  上世纪90年代,“田园城市”伴随着中国房地产开发的郊区化热潮在国内风起云涌。而有人则对花园城市的梦想提出了疑问:花园城市,究竟是郊区的城市化,还是城市的郊区化?城郊边界的模糊或许是坐享田园风光,却也可能是居住于城郊结合部与诸多生活不便为邻的尴尬。

  有业内人士指出,对目前的高铁板块来说,介于田园与城市之间可以说是其客观与准确的描述,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既是方向问题,更是技术问题。假以时日,西客站的曼哈顿模式或许会令高铁板块成为城市化的又一标识,但坐拥长清灵山秀水的广阔腹地,高铁板块又或许以其新型田园城市的面目示人。

  模式之争已显次要。高铁板块值得期待之处,或许就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具开放性的未来想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