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逢佳节但心系灾区
(2009-05-27 23:31:15)
					
											标签:
																				
                            教育 | 
					分类: 饶及人英语教育基金会 | 
虽逢佳节但心系灾区
 
中国有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是如果你去过灾区,看过灾区老百姓的奋斗,看过那些炎黄子孙不屈不饶的从废区里崛起,看那些去年我去还是脸上布满沉痛的小脸,但是今年却充满希望的笑容,我想你会和我一样,虽逢佳节但心系灾区。
 
今年是512地震后,四川灾区在重建中的第一个端午节,我在这里除了对灾区的同胞、援建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祝贺节日快乐外,我也希望,借着我的博客,介绍一批有着崇高爱心与行为的“饶及人英语基金志愿者”给大家认识。
 
以下,就是这批志愿者的部分文章,我们希望能获得更多有心人的参与和支援。
 
饶及人,2009年5月27日星期三端午节前夕于北京
 
为三名灾区老师寻求英语教学培训机会
 
四川省什邡市红白小学饶及人英语基金急切寻求英语教学培训机构帮助,对红白小学三名英语老师进行暑期培训。
 
当前,城市里的教学和山区里的教学,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差距明显。这一点在英语教学上表现更加突出。许多山区小学英语课形同虚设,有教材没老师。英语教学基础和经验都相当缺乏。红白小学就是其中之一。该学校的三名英语老师,原来是在学校里教授语文和数学的,今年刚被任命教英语。他们缺乏英语教学经验,甚至没有太多的英语知识积累。师范毕业多年,他们就没接触过英语,记忆中仅存的只是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上初中时很薄弱的一些英语基础。让他们开口说英语本身就是件难事,要让他们去教授学生,更是难上加难。由于山区英语教师缺乏,他们只能硬着头皮上,可是又怕耽误学生,其着急程度可想而知。他们自我提高的意识是毋庸置疑的。
 
目前,饶及人英语基金已经同意支付三名老师的来回交通和培训期间的食宿,可是,谁能接收他们,给他们提供适当的培训,却不是刚刚起步的、纯粹靠志愿者兼职运作的饶及人英语基金暂时能迅速解决的。我们期待各位爱心人士多多打听、多多提供线索,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愿意为这三名老师提供培训机会的机构,可以是双语教育不错的小学、也可以是职业的英语培训机构、甚至可以是自发组织的临时培训团(如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母语国家的外国学生),培训期限1到2星期均可。最起码能让这三名老师在短短的时间内,学会基本的英文发音,英语教学方式,如:如何利用录音、磁带进行课堂教学,如何开展互动教学,有什么网上教学渠道等等。
 
暑期将近,三位老师以及该学校近千人的学生翘首以盼。望多提供线索和帮助。
 
关于红白小学和饶及人英语基金
红白小学位于四川省什邡市红白镇,与汶川仅有一山之隔。5·12地震期间与震中相距仅有50公里。地震中,红白小学,有7名老师、150多名学生遇难。震后不久,中国日报记者付敬前往采访,从学校废墟中发现几幅该学校学生以保护自然为题材的蜡笔画。和所有参加震后迅速赶到灾区的记者和志愿者一样,付敬一直想着能帮着灾区的同胞们做些什么。他想到了把收集到学生的画拍卖,凑集资金为他们的母校——红白小学,做点有意义的事。
 
去年9月,其中一幅画被成功拍卖。美国龙安集团行政总裁饶及人出资10万元购得此画。后饶先生与付敬协商决定成立饶及人英语基金,帮助红白小学提高英语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该基金以拍卖画所得的10万元为原始基金,今后20年每年再由饶及人先生出资10万元。该基金由团中央的中国光华科技基金管理,项目由中国日报社和美国龙安集团共同设计实施。德阳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四川德赛尔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是当地项目支持单位。
 
目前该基金开展工作的重点是将红白小学建立成为四川山区学校的一个标杆,鼓励和资助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志愿者和海外志愿者到红白小学助教,和学生好老师产生“文化碰撞”,利用这些大脑和先进的技术将山区的孩子和“扁平的世界”联系在一起。同时大力推动当地老师到发达城市进行教学培训,从而推动四川灾区学校文化重建和英语教育。
 
 
 
 
期待您的热情参与和协助。 方便的时候请尽可能多地转发,有相关消息可以和中国日报付敬(fujing@chinadaily.com.cn 6499 5258) 或者林淑娟 (linshj@hotmail.com, 1366 114 0453)联系。
 
此致
敬礼
饶及人英语基金执行委员会
2009年5月27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