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有多不同?
(这篇文章,我会经常更新,请留意。)
作为一位在美国生活时期,超过在中国时间过半的近半百的男人,或者说从启蒙后,在美国时间超过在中国时间三倍的人,常常有人问我,中西文化有多少不同,有多少相似,而我常思考,其实,每个人对文化的理解均不大相同,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验、教育背景、生活圈子,每天接受的咨询,决定了他对文化的诠释;而一个年龄的人与另一个年龄层次的人,对文化的感受也不尽然相似,同时,一个人一生中,也会有对文化的不同取舍。例如:年轻的时候喜欢标新立异,是“前卫文化”,壮年时期则是与大家一样,是“主流文化”,老年的时候,不想动,懒得动,是所谓的“保守文化”。
所以,中西文化到底有什么不同,我目前的回答是,中西文化,或只比较中美文化的话,我认为是---太不相同了,若是真要量化的话,它们之间有百分之八十不同,如何说呢?
首先,文化是由历史生活习惯演变而来的,而美国200多年的文化,与中国5000年的文化自然很不一样,举个例子:
中国文化讲究一脉相承,传统孝道,君臣,父子,保守,深藏不露,儒学中庸,佛道一体。
美国文化讲究创新,挑战,朋友,大胆的露,解放传统,开放不羁,基督是救世主,信我才得永生,其他均是异教,歪理。
中国人信佛吃素的很多,但这些人从来不会因为你是吃荤的,而不与你同桌吃饭,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各取所需。中国文化包容性是世界一流。
美国人是由新教徒从欧洲到美洲所创建的国家,基督教劝人查经,劝人信教,若你不开门,他是每天敲门,直到你信它为止。但是可以取你文化的部分,成为他的,到后来,大家口音一样,思想一样,因此,美国文化同化性世界一流。
有些人抱怨,美国人太爱管闲事了,太爱以自身的标准来衡量他人,太爱以自身的道德与思想,加注在他人身上……,若你去过教堂,知道“神爱世人,甚至将其子赐给他人”的话,实在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因为,你若不认同他的话,他是睡不安心的。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到处管人家国家家务事的原因。
从规划来说,空间是规划的要素,而对空间的理解不同,自然对规划的手法与定义会有不同,这是最重要的理解。
中国人由于人多,耕地面积少,拥挤程度高,加上长期是处于君主封建体制,礼教的束缚多,因此,对私人的空间不太敢要求,或者说不太敢奢想。因此,中国较拿手的是,在有限的空间,用假山、假石、水、草、花、木造成步移景异,连过个小池塘都可以九转九曲。而北方的四合院,讲究三代同堂,一进二进,主仅空间,长小空间,严格区分,媳妇要熬成婆,才能大胆发放命。,厨房、厕所随便弄弄,反正“眼不见为净”。中轴线对称,不造次,不犯上,各守本位,“井水不犯河水”,也都影响了规划。中国人喜欢群居,一齐吆喝,找个机会吃顿饭,就地蹲着就可以吃饭,因此,对饭厅的要求,直到最近十年来才有,甚至许多城市的居民仍没有正式的饭厅,大家不以为怪。而且中国过去100多年穷困惯了,只能说“随便”。外国人,从来不说“随便”,因为他们过去100多年来,并没有穷困惯了。
对公共空间,大家不敢想太多,因为每人每天劳劳禄禄的忙生活,为下一代牺牲这一代,为了更大的团体利益,得放弃本身的享受,不忙是罪过,有空陪朋友,没空陪老婆孩子。中国人在这种思想文化下,基本上对公共空间没有大概念。中国文化讲究中庸,差不多,马马虎虎,看得过去就行,对公众的东西,是不用白不用,反正不是咱家的,坏了自然有人管,因此,公共空间的维护使用很难。中国设计是:要能盖的出来的,你才去设计。往往设计人员被笑想的太天真了。
美国,地大物博,这两百多年,由欧洲大陆到蛮荒之地移民,从东岸往西部拓荒,人员一出门,不知回不回得来,因此从没有“养儿防老”的概念,也无法有将子女栓在身边三代同堂的奢想,否则谁去拓荒,谁去冒险?在这种文化与空间下,在规划上,他束缚很少,只要你想得到,便可以去尝试,只要你能设计出来,便能盖出来。他的礼数基本没有,儿子可以在成年后,喊老子名子,学生将老师问倒,推翻教师的理念,才是高才生。他们没有“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的理论,只要你行,你便带头,同样,当你不行时,便应当乖乖服从他人的领导。
美国的主流思想是,得在活着的时候享受,儿孙自有儿孙福,我的财产不一定是儿子的财产,因为下一代改名换姓,只需填个表便行,没那么讲究。空间是大家得尊重,对隐私空间不能马虎。吃饭是件大事,尤其是晚餐,因为第二天,有些人一去远门,很可能这一辈子都不再见到了,因此得珍惜每一时刻。大家梳洗好,穿着整齐,喷得香香的,一起用餐,太太一起入座,聊天,聚聚,饭后喝喝饭后酒,抽根雪茄,因为,日后这种机会只有愈来愈少,而不是愈来愈多。因此,饭厅的空间,布置非常重要。吃饭时,每个人有个看不见的领空(Air Space),不能站起来拿,否则我可以给你一刀。房子周围,花草得弄得漂亮,自己看得舒服,邻居看得顺眼。周末,带着老婆、孩子一起上教堂,下午找个公园打球,享受孩子的乐趣,这是人生大事,谁都不能让我牺牲自己这一代。公共空间,是属于大家使用的,爱惜公物,等于自己也可以长期使用,绿树多点,草坪多点,有阳光,多晒太阳,让白皮肤红润些,逛逛购物中心,开车能去多远去多远,都不受拘束,吃快餐,愈快愈好,因为不是晚餐,早餐绝对不简单。住房最好是房子,因为地大,所谓的美国梦(American Dream),就是拥有自己的房子、车子、花园。地大,人少,加上自己或自己祖先也是从别的国家来的,因此很鼓励用外脑、外国专家,反正别人来了,不用多久,他也被同化了。这是美国文化的特色。
美国城市空间除了大轴线,大空间外,也尽量利用小空间、广场。建筑物讲究实用、耐用,而不太注重一定要成为标新立异的“地标示建筑”。
为了留多点空间享受自然,从自己花园、社区公园、市公园、州立公园、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应有尽有。及时享乐,及时享受,同时又留给下一位使用者享用。大家都很尊重对方,尊重环境。
由于美国人是个从东部到西部拓荒的民族,因此,枪是一个很重要的自卫武器,而且很容易买到枪,保护自己。A man’s house is a man’s Castle(一个人的家,是他的城堡),你若入侵,我可以打死你,不犯法,(Pre-emptive protection)自发性的防卫,胜于被动式的防御。因此,自己只要在前后院,贴张No Trespass(不得擅自闯入),否则被打死活该,谁也不敢乱进去。如此信念下,前院不必围墙,窗户不必做铁栏杆,大家住得都干干净净。所以美国人要禁枪,是非常困难的。
在工作的态度上,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是中外相通的理念。美国人有一句名言:The
harder you work, the luckier you
get.
西方人,上班时间,他们不会聊天,顶多问候一句话。下班了,大家到酒吧聊聊,增进感情。中国人往往是工作与休息不分,上班的时间也聊天,休息的时间还是聊天。不过,通常越穷的人,越有时间,而且越吃不饱的人,越注重吃饭。老外常常不明白中国人“民以食为天的概念",而且为什么那么注重吃饭。我常常解释,因为中国人是到最近才有温饱的,以前不是经常能吃上饭的,所以吃饭最大。
另外,在外国人认为 Talk is cheap.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光说不练,没有用。或是,出主意是没有用的,行动比说更重要。)所以,美国人很少会因为他给人出了主意,而要求分一份利润。中国人则不然。一个想出点子的人,好像非常的了不起,而且事情成了,他一定要分一杯羹。这在老美来说,难以想象。所以,老外注重实践,他们的科学发达。老中喜欢吹嘘,比较迷信。
老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要求,就是要有paper trail,就是文字记录,因为一切都要有记录,以便发生问题的时候,知道如何处理,同时避免下次的发生。但是,老中喜欢“一句话”,所以中国人做事靠人。靠人情,老外做事靠制度,不讲人情。
你如果要与老外共事,一定要经常的写Memo,备忘录。同时知道抄送给那些人员。如果你在老外的企业做事不会写Memo的话,你基本不会被重用。
还有老外不喜欢人抱怨,也不喜欢光会说道理的人。抱怨的人,说大话的人,他们很看不起,因为他们觉得没有必要与那些人浪费时间。美国有一句话,Maybe I should give him a violin so he can cry. 这就是给他一把小提琴,让他好好的哭(怨)。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藐视抱怨的人。他们认为你有办法就解决问题,而不是老在抱怨问题。这也是他们从小就做义工 (Volunteers) 的训练有关。中国人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老外绝对不理解。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是以“法、理、情”来排序,而中国人是以“情、理、法”排序。
我个人建议,如果在工作上,中国人要有效率,赶上西方,中国人在工作的态度上,必须有个根本的改变。
饶及人
2006年12月17日于北京
(。。。)代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