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父亲

(2006-11-14 21:45:03)
分类: 随笔
1994年的11月13日,当时我刚从纽约飞抵北京,准备第二天转飞机去成都接受四川省的规划顾问评书的时候,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父亲过世。当时,我非常的难过,抱着枕头哭了一晚,特别谴责自己身为长子,没有在他去世之前,留在他身旁,见他最后一面,因此,每年到了这一天,我都吃斋一天,以表示对他的怀念。
 
我在2年前,曾写过纪念一篇关于他的文章。并刊登在拙作,2005年由新华社出版,《十年规划中国情》的书中。今天,是他过世12年,中国12生肖一轮的一天。父亲的一些学生,在海外买不到我的书,所以希望我将这篇文章,重新放在我的博客上,以让认识他的人,以及他教导过的学生,能够缅怀他。在此,我厚颜的将这篇文章,再一次的刊出。再次告慰在天之灵的父亲。
 
饶及人
2006年11月13日星期一于香港
 
我的父亲
 
有人说,男人在十岁时,最崇拜父亲,因为他什么都懂,二十岁时,却嫌父亲啰嗦,管得太多。三十岁时,觉得父亲并不怎样,认为自己肯定干得比他好,到了四十岁时,才发现自己很佩服父亲,当年不易,在那个环境下,居然还可以如此干。到了五十岁时,猛然发觉,自己愈来愈像父亲,连教导下一代的话,都说得差不多……
 
父亲原名饶有揩,后改名为饶达。1931年出生于浙江青田季宅乡引坑村。父亲自小,便十分聪颖,有过目不望的天赋。喜爱读书。当时,村子里的风气仍很闭塞,种田务农是大多数人的出路,后来,他由青田县晓园小学毕业后,为了读书,与病危的祖父说,他希望继续读书。祖父当时给祖母说,就让他试试看好了。后来他进入了青田师范,之后,战争暴乱,也漫及到这偏远的乡下,经常有绑匪之事,为了安全,他爬山涉水,到了上海,投奔他的表姐夫毛令爱先生(我日后称为姑父),当时毛先生在国府当宪兵官员。之后,动乱到上海,毛先生带着年仅十八岁的这位表亲,到台湾避乱,结果就待了下来。但在台湾,他仍热衷于读书,经常自习。当时,军队生活十分清苦,物资条件十分缺乏,同乡们为了给他更好的机会,又认为他是师范毕业,应去申请教职。结果,他在二十五岁时,考上教师资格,被分配到台湾南投鹿谷乡,内湖村小学教书。由于他勤奋好学,做人诚实感动了当地出租车绅,村长张住贵先生。不过这位张村长是一句国语都不会说,而我父亲当时是一句台湾话都听不来的人,但张村长认为他是个人才,不但收他做义子,照顾他的生活。后来还将他的外甥女陈美玲小姐介绍给他成家(她就是我妈妈)。当时他以一位不会说台湾话的“外省人”不但与张家相处融洽,而且在父亲去世那么久,至今,我仍有许多住在鹿谷的血缘上是“表舅”,如张玉桂,张玉西。。等等,每次见面,都纠正我,要叫他们“叔叔”,而不是“舅舅”。而他当时,在鹿谷乡,内湖国小教的农民小孩,很多非常怀念他。我曾经与他由我的外公家,爬上后山,一路上,均会有农夫,从田里出来与他打招呼,可以感受到,他们对父亲的感情。

我的父母在1955年,成了亲.当时在乡下,父亲一直没有被环境击败,我记得,他曾经常告诉我,人生的目标就是“奋斗,再奋斗”。后来,他自学考上了普考,取得进一步升迁的机会,在我四岁时,调开鹿谷乡,到南投草屯镇任职,由乡下慢慢走入乡镇。后来,他考上高考,又被调到台北空军子弟小学(空小)教书,我们一家也是在1963年,我六岁时,搬到了台北。
 
当时空小条件很差,学校分给了他一栋在校附近,不到50平米的竹篱房子,原是间仓库,放奶粉,以及杂物用。而我们一家,当时五口人,就在台北定居下来,直到我们在1973年,离开台北为止。当然,后来小孩大了,1967年,又多了我小弟弟,饶恕人,因此,房子在1968年时,也改成砖房,并加了个15平米的房间。

父亲在空军子弟小学教书时,为人非常幽默,常会用一些新式幽默教法,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记得,在我六年级时,有一次他来代课,不但教了一些很有用、好背的心算法,同时也让同学笑了整整一堂课,他的诙谐与灵智,至今仍让他的朋友津津乐道。
 
在空小教书,他得到当时校长陈鸿涛先生的赏识破,不久,便升他为教务主任。但他不因此满足,不但去师大中文系学习甲骨文,又去参加了中学老师的鉴定考试,于1969年,拿到中学教师资格,后来转到台北仁爱中学任职。我与弟弟、妹妹(饶淑)也因为他的关系,空小毕业后(那时,由于台湾实行国民九年义务教育,空小改制,成为怀生国民小学),又都转到仁爱中学读书。我记得,仁爱中学离家要走30分钟,为了上下学,他去做了家教,赚些外快,终于家里买了三架自行车,我们,经常结伴,一大早出门喝碗豆浆,然后前后骑车,沿着复兴南路,到学校。沿途上,都会有学生喊“饶老师,早。”可见他的确是受到大家的爱戴。
 
在仁爱中学,他以出色的文笔,很快获得校长赖晚钟的赏识,不久便提拔他出任教务主任。但他认为当时台湾的填鸭式教育,不适合年青人,加上我大弟弟,立人,人很聪明,并且棋下得十分好,但考试成绩并不好。因此,他很希望将我们带到美国,透过青田同乡的帮忙,他在1970年,留职停薪,请了年假,到纽约做小生意。但从教职转入生意,并不好做,因此,他半年便回来了。但一年后,1972年,他在同乡王朝坤先生与周梦麟先生的怂恿下,又到了纽约,从事礼品买卖生意。也就是这一年。台湾退出了联合国,当时,台湾岛内,人心有不少动荡,父亲立即回台,照顾妻小。后来,我弟弟立人考高中并不理想,而我当时,正在成功中学念高一。父亲在与同乡讨论后,毅然决定,放弃在台基础,举家移民美国。
当时想法虽好,但我当时已经到了台湾规定的服兵役年龄,已经满了16岁,被限制出境。父亲认为,在台当兵对一个男人的发展影响很多,因此排除万难,变卖家产,送礼,跑关系,将我们全家的移民签证在1973年办了下来,可是我离开台湾的出境证,却没办好。。我记得,当时他说,若“及人走不了,则全家留下来”。好在,当时,透过不少关系,国府破例网开一面,给了我一张七天有效期的出境证。而父亲就在七天中,张罗旅费,卖了房子,买了机票,便匆匆忙忙带着全家,在1973年的11月,由台北松山机场,乘座飞机到夏威夷。临行前,美国领带馆交给了我们一个公务圆筒,上贴着封条,并再三嘱咐,不能私自撕开,必须在飞机一降落报后,交给当地的美国移民官员。后来,到了夏威夷,我将筒子交给移民官员后,大约半小时,我们就全家拿到了“绿卡”,后来,我才知道,原来,筒内一直装着它们。这个筒子我一直保留在手边。
 
到纽约后,人生地不熟,但父亲的朋友与同乡多,我们便在布朗士一栋旧公寓里落了脚,后来安排我们上学,之后,又搬到纽约市牙买加(Jamaica)区,我与大弟,以及妹妹,都是在那里高中毕业,然后上了大学。
 
我们一家移民到纽约时,父亲已42岁了,英文说着,带有很浓的口音,洋人很难听懂,但他不后悔放弃他过去的一切。他认为,他的牺牲能为子女换来更大的幸福,他街边摆摊、提卖,将我们四兄弟姐妹陆续送入知名大学,目前大家均事业有成,儿女成群。
 
父亲其实心脏不好,在20多岁时,心室扩大,之后,并不理它,到美国后,在1979年,心脏扩大,换了猪心瓣膜(可使用十年左右),开刀十多小时,之后,在母亲细心照顾下,又练了气功,才逐渐恢复。不过,在1991年,又换了一次。但到了1993年时,心脏又不行了,医生说,心脏瓣膜已失去了功能,必须换心,若不换心,只有六个月的生命。当时,他召集了大家开会,这也是全家最后一次的家庭会议,他当时意志坚强,看着都各自有成的子女,对我说,他已够本了。我们也无办法,只有,同意换心,没想到,开刀后,发现药物不适当,有排斥现象,一直没出院,在加护病房。在1994年11月13日,当时我正在北京,准备第二天乘机去四川成都接受四川省顾问聘书,传来噩耗,死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基督教长老医院,享年63岁。我事后,无法补足我的孝道,好在纽约市政府对我不错,在出殡时,派了警车开道,在纽约办了个较隆重的追悼会,侨界,主流社会,来了许多人,大家送了许多挽联、花篮,也算给他荣哀。
 
其实,由于我从小时较木纳,不善言语,不会下他最拿手的中国象棋,我与父亲并不亲近,反而大弟弟立人一直是他的钟爱。但父亲对我的管教非常严,我们移民到美国后,为了让我们学好英文,特别不住华人多的地方。但又怕我们忘了中文,又经常到中国城,借中文小说给我们阅读,从台湾订阅“国语日报”要求我们看,并要我用中文写日记,他有时还抽查,错一个字,打我手一板。我其实也不愿意太接近他。后来,我选了进建筑系就读,他常说,我学的是建筑与规划,将来最大的市场在中国,而我身为炎黄子孙,不管再怎么被美国社会接纳,我都有帮助中国的义务。很可惜,他没看到我在他老家,青田所规划的飞鹤山庄,以及旧城“圣旨街”改建的项目。
 
父亲苦研中文文字造型,发明了计算机中文,饶氏笔形输入法,仍是世界目前能做索引的最快输入法。可惜他不会做生意,也去世太早,没有享到物资富裕的结果。
 
父亲说,他一辈子穷,没有钱财留给我,但他说有一天,我会明白他奋斗的精神,以及坚持要我保持中文的苦心,他经常说:出生低微与穷都没有关系,但是一定要有志气。作为华侨,绝对不要有异乡做客的心理,必须“入境随俗,就地扎根”。我后来能在洋人政治中抢有一小片天地,如今在中国经常用中文演讲,他的功劳不可没。
 
先辈的风范,将永远留在后代人身上。父亲一生的奋斗,将被我们永远怀恋。现在,我发觉自己在与儿子、女儿讲话时,发现我的用语,与父亲当时教导我的话愈来愈像了。真是验证了古人的老话。
 
饶及人(James Jao)

初稿写于二OO四年四月三十一日,由北京飞往纽约的班机上
。 完稿写与九月十七日,我阴历生日。2006年11月13日再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