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随笔 |
爱我中华第二篇:献给打算要进入建筑设计行业的年轻人(四之四)
我是如此的进入了建筑设计这一行
(接三)
我在1993年,被Pratt建筑系选为杰出校友时,我记得,Barry Davis, Judith Nylen, David Mckinsey三位非常照顾我的教授,当时均已离开了Pratt,到它处任职,但在我的邀请下,均从老远的地方,请假来Pratt,只为了为我获奖鼓掌。虽然Pratt先生现在已作古,但我心里只有感激,再感激。
由于会读书,会考试,在1982年,就考到了建筑师执照,成为美国历史上拿到资质的年纪最轻的建筑师。后来修改了法律,毕业后,一定要有三年的实习经验才能考资质,所以我也成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唯一记录拥有人。毕业后,我再也没有参加任何学生的活动了,而是专心我的工作。当时,美东夏令营的主办方,将我的留言机都打暴了,希望我能继续主持夏令营的活动,但是我说,我已经大学毕业了,应该 move on, 专心事务所的工作了。1981年,我被提升为公司内部最年轻的主任,但是苦于管理知识不够,于是又去报名考了GMAT,申请进入Pace 大学的MBA,半工半读。当时许多同学都觉得一个好好的建筑师,来读MBA干么?后来他们才知道,如果没有MBA的训练,我是不可能开业成功的。
1984年,由于我年幼无知,为一个工程担保,结果被我担保的装修商卷款逃跑,我只有承担责任,离开公司,出来创建了龙安公司,将位于勒辛顿大道30街的“中华文化中心”翻修工程完成,这就是我无意中走向创业之路的开始。
每一个人的意见都不一样。由于我的生活与成长背景,我的建议也不会和其他的人相同。我姓饶,他不姓饶,也没有必要相同。大家认为合适的就参考,不合适的就Pass,没有任何关系。
说了那么多,我的总结是,如果你要进入建筑设计这个行业,你必须有几个基本特色:
一是对建筑的热爱,二是有着艺术的天赋,三是良好的社交与组织能力,四是过人的精力,五是要会吃苦,而且会熬夜。六是绝对要进入“上流社会“成为他们一员。
饶及人
2006年9月24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