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学科建设的思考

(2014-05-16 12:38:12)
标签:

汽车

一、整合性观点

  学科建设的主要包括:学科方向、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地建设,这些方面既自成系统,又交错互动。学科建设是一个整体性的工作,需各方面各司其职,发挥作用,形成有机的结构。

    然而,在现实的学科建设中,却不乏片面性认识,诸如: (1) 学科建设就是科研。(2) 学科建设就是申请硕士、博士学位点。 (3) 学科建设就是引进人才。(4) 学科建设就是买设备、建基地。(5) 学科建设就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
  这些认识,导致学科建设工作出现以下问题:

    一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课题不多,科研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课题组小型化,整合程度不高, 承担大项目的能力薄弱;技术平台分散,重复建设,缺乏有效的共享机制,交叉学科、新兴学科方向很难及时得到强有力的投入和支持;

    二是学校对学科发展、科学研究 等缺乏战略性投入;

    三是现有的较为成熟的研究方向纵向发展和多学科交叉横向联系的矛盾、单一学科的科研人员的知识结构及研究兴趣未能和重大课题与团队融合的矛 盾等。

    事实上,这些问题既反映了单一方面的不足,更显示出学科建设整体性的缺陷。正确的方式应该将学科建设的各个方面、各项内容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与力 量,综合研究学科建设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把握学科方向、优化学科队伍、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行广泛的科学研究,加强内涵式基地建设,以全面增强实 力。
    目前,建设一流大学,差距不仅仅在科学研究或学术水平上,更重要的是如何创建一种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如何通过精神、文化的建设把学校各个系统的人员都能调动起来,形成统一意志,积极、认真地把自己的本职工作与所在学校的使命结合起来。

二、国际化视野

  学科建设中,在学科方向上的突出问题是:与本学科领域内国际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脱节,缺乏新意和前沿性;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突出的问题是青黄不接,学科带头人出现断层;师资力量不足,梯队难以形成;人才引进缺乏前瞻性;国际化的师资 队伍建设才刚起步;在人才培养上,对留学生的吸引还处于“倒挂”的局面;国际性的学术研究还有待于拓展……从影响学科建设发展的因素上看,无论是外在的政 治、经济、科技、文化因素,还是内在的学科结构、组织、制度、文化因素等等,都在客观地表明国际化的意义。单从影响学科建设的内在因素来看,学科结构、组 织、制度、文化都包含太多的子因素,除受到他们自身客观因素的制约之外,学科结构的优化、学科组织的调整、学科制度的规训以及学科文化的营造,都必须考虑 国际化的要求,这是一个客观必然的要求。在学科建设中,拥有国际化视野已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实在的选择,通过学习国外的经验,树立国际意识,实施国际合作, 从而达到学科建设的高水平发展。所以,从更深的层次上来看,学科建设的国际化视野既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发展的模式。

三、开放性胸怀

  美国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谈到“哈佛的经验”时提 到:“最显著的特征是开放”,且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以及科学研究三个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这种开放性举措使哈佛大学能够持续地立于不败的地位。要推动学 科建设的蓬勃发展,拥有开放的胸怀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在对待学科建设工作时,开放性却明显不足,尤其在跨学科研究中,“普遍存在小型、封闭、分散的 问题”。表现在:一个教授加几个研究生,同行封闭、学科封闭、院、系、室各成一体,资源不共享,低水平的或重复性的科研多,不能有大的科研进展。究其原因:一是体制的束缚;二是学者本身的问题;三是管理问题。

   目前,一些大学也在做一些有益的工作,如采用 (1)多种形式促进观念转变,营造多种学科交叉融合的浓厚氛围;(2)以项目为纽带,直接组建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促进学科交叉融合;(3)组建由拔尖学术 带头人领军的学科交叉融合学术创新团队;(4)发挥多种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优势,培养拔尖人才。这些富有开放性的措施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推进着学科建 设的进程。

四、多元化视角

  多元化涉及学科建设的诸多方面,这里仅就学科方向的多元、学科结构的多元、学科组 织的多元进行阐述。学科方向的多元性通常是指在把握学科主体部分的前提下,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学科自身的情况,设立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并以此为重点加强建 设。学科结构的多元性通常是指大学在主体学科和强势学科上所表现出的不同态势,它形成学校的特色。学科组织的多元性是指学科组织为适应国情、校情,所形成 的多样化的学科组织形式。学科组织的多元性要求根据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及时变革与创新。未来的学科组织呈现的形式是网络化的、矩阵式的,其核心将是具 有高创新能力和强学术竞争力的人才。需要指出的是,多元化视角是学科建设不断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水平提升大学发展的重要理念和方法。任何一所 大学,无论是享有盛誉还是默默无闻,只要多角度思考自己、多角度看待社会、多角度分析学科,打开思路,大胆创新,那么,一定会出奇制胜,找到适合自己发展 的新路子。国内外许多大学的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

五、制度化追求

  一流大学在学科建设制度化方面较为完善、规范,使学科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 依。如:为了多学科交叉发展,在组织制度上,麻省理工学院采取建立中心的方式,以解决受原有组织结构形式约束的问题。为了吸引人才,伊利诺伊大学建立了许 多幽雅的音乐酒吧,创建最好的图书馆、高质量的中小学,提升社区的软件环境,同时提高教师的薪水,以克服其所在区域环境单调难以吸引人才的问题。为了保证 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从国际化、全球化的角度制定相关制度,其中就有学院教师中40%不应是英国人的规定。由此可见,世界一流大学,特别是 英美各国高校,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都非常重视学校的制度建设,从机构、人员到程序、内容,形成了规范的制度保障体系,使发展顺畅而高效。制度作为一 种规范,能够对学科建设起到维护和监督的作用,防止发展中出现的人为偏差。因此,学科建设要制度化,要通过制度保障长期规划、分期实施,逐步使学科建设工 作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和条件落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的木工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