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信号倒逼车企 车价受压充满玄机
(2012-02-10 09:53:28)
标签:
三大信号倒逼车企车价受压充满玄机晓程汽车焦点评论丹东晓程 |
分类: 汽车评论散文随笔 |
三大信号倒逼车企 车价受压充满玄机
龙年开年,汽车界便传出三大信号。这三大信号直指汽车企业的造车价格。为此造成的压力,将使今年车价充满玄机。
一是逍客爆胎伤亡5人。
这是令人震惊的消息。特殊时间特殊车型,因爆胎造成如此伤亡,史上罕见。这固然与驾驶安全有关,但毕竟事故因爆胎而起。
给汽车企业的直接压力就是,为车型选择好轮胎非常重要。结合韩泰轮胎案例,轮胎采购断不能只看价格不问质量。轮胎安全必须重视。胎压监测系统成为令人关注的重要配置,成为消费者购车的重要选择之一。
这一曝光率很高的意外事件将导致市场需求发生微妙变化。轮胎品牌质量和胎压监测系统,可能成为影响消费者购车选择的重要因素。
为进一步适应变化了的市场,轮胎匹配成本需要增加。为配置胎压监测系统,为新车增加新亮点、新卖点,车型成本也要增加。为让增加了配置的新车有个好销量,增加了成本之后,价格又不能太高。这就考验企业价格成本的平衡技巧、定价手段和利润获取的经营技巧了。欲将增配不加价,将亮点变卖点,充分展示车型魅力,对产品销售是个很大利好,“放心轮胎放心开,我车肯定不爆胎”,可以形成营销亮点,参与市场竞争更有力。但这需要企业敢于挤出车价水分。
意外事故也是营销机遇。变压力为动力,为消费者打造安全产品,也体现企业的责任担当。
二是《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即将出台。
该条例已经纳入国务院立法计划,正在征求意见。而且一旦颁布,部门规章便上升为国务院法规。执行力度将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各企业汽车产品近年投诉有增无减。产能产量大,流通范围大,产品缺陷曝光率高,很多以前可以消化的矛盾问题,很可能会被放大,对企业的要求标准提升,约束力增强,企业所承受的压力更大。可以直言不讳地说,企业从现在起就应结合市场反馈和投诉问题类型,尽快检查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做好在售产品召回的准备,避免小毛病扩大化、个别问题批次化。此乃企业当务之急。
企业还应自觉降低产品定价,提升产品的性价比,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吸引力和容忍度。价格越高的产品,消费者对其缺点的容忍度越低;价格越低的产品,容忍度越高。提升性价比,增强忠诚度,提升亲和力,提高容忍度,是企业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这对企业降低产品价格、压缩利润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是部分大城市有可能征收交通拥堵费。
目前只是舆论试水,观察反映。真的收费,也是部分大城市试点试验。虽是猜测性分析,但这事儿真的能干出来。大城市拥堵严重,有的城市限行等手段已经用到极致,进一步采取措施,缓解进一步的拥堵,只能征收拥堵费。国际已有先例。
大城市拥堵费果真征收,直接的压力指向便是汽车销售。继停车费上涨之后,摇号限购、按号限行、牌照拍卖、燃油涨价等各类购车用车限制措施已经会齐,综合作用之后,汽车购买欲望将受到明显抑制,汽车购买力将延缓释放。
而汽车企业产能正在放大。用于扩产的投资已经出笼。到2015年,全国扩产之后的产能至少达到4000万辆。库存压力很大,库存车目前已逼近400万辆。刚刚过去的一月份销量同比下降明显,竟达26.39%,超过四成逼近三成。
这是一个令汽车厂商恐慌的信号。
拥堵费的征收只能倒逼汽车企业把价格下压,让购车者感觉到汽车降价的幅度已经可以抵顶多出来的拥堵费,消费心理平衡,市场才会平稳。
每一个限购限用政策的市场反作用,都让汽车企业首当其冲,勉力承受。而企业承受的方法是将作用于价格的政策因素,通过降价加以消化吸收,借以缓冲政策压力,保住市场销售。没有享受到节能减排车型国家优惠的车型,很多都是这样消化吸收政策反冲力的。
这一信号也是在倒逼汽车企业降低产品价格,压缩利润空间。
开年首月,销量大降,令汽车企业心里没底,对汽车销售分外敏感。上述三大信号,对汽车企业形成的压力也将因此而明显。或许,一些企业也正在研究这三大信号,出谋划策。当代中国汽车销售,市场在变,宏观调控也在变。适应市场变化和政策变化,增强市场敏感度,也是企业软实力之一。
未来趋势是,汽车价格将越来越低,但用车费用将越来越高。前市场失去的,后市场将找回来。汽车后市场的零配件、工时费用的下降,越来越成为一种奢望。这种奢望,反过来会加剧新车产品的降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