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汽车业重组风劲吹 昌河难以“逆流而上”

(2012-01-17 20:48:05)
标签:

汽车业

重组风劲吹

昌河难以

逆流而上

晓程

汽车

焦点评论

丹东晓程

分类: 汽车评论散文随笔

汽车业重组风劲吹 昌河难以“逆流而上”

 

日前发生在江西景德镇的昌河汽车罢工事件,在媒体和众多网友的高度关注下,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关于此事件的一系列报道和评论也各有立场。抛开各方利益分歧不谈,当我们站在汽车产业发展历史的角度分析时可以看到,昌河罢工仅仅是汽车业兼并重组浪潮中的小股“逆流”。

纵观世界汽车工业长达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兼并重组始终是挥之不去、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汽车产业向前发展的必然规律。在德国,大众汽车、戴姆勒集团、宝马等几大汽车集团占据着绝大部分的市场;在日本,丰田、日产、本田几大车企也占据着绝对的领导地位。在国内,著名的兼并重组案例“上南合作”,不仅为中国汽车业缔造了新航母,还顺利实现了南汽整车业务及零部件业务的扭亏为盈。

历史的经验道出了汽车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道路,便是不断地扩大自身的规模,提升整体竞争实力。汽车工业是典型的规模效应行业,其发展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巨额的资金后盾。而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注定了实力弱小的车企终将被“大鱼”所兼并。今天所关注的主角昌河汽车,便是难以逃避这一历史发展规律的汽车企业。

在被长安重组之前,昌河汽车面临着连年亏损、管理混乱以及企业发展动荡等诸多问题。作为中航旗下汽车主营业务板块的企业,昌河汽车已经难以成为推动集团发展的子公司,反而对以航空为主业的中航集团发展造成了掣肘。在被长安重组之后,昌河汽车不仅在2011年实现了15万整车销量,同比增长8%的成绩,从年负债六七个亿到当下的扭亏为盈。还在基地布局拓展、新产品导入和企业管理等诸多方面实现新的改变。

重组的作用不言而喻,将优势资源发挥到极致,也是站在整个汽车产业、整个长安集团的角度考虑的利弊得失。从情感上来考虑,将昌河人多年经营的昌合铃木这块牌子划归它处,确实可能令人一时难以接受。然而,大刀阔斧的改革必然将会引起阵痛。这一阵痛可能是来自于部分高层的,也可能是来自于部分官员的,但我们也可以看到,无论这块牌子姓“昌”还是姓其他“张三、李四”,只要工厂规模足够满足生产需求,生产线就会继续,工人们的生活没有发生本质变化。

在国家《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已经明确表示鼓励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大型汽车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兼并重组。支持北汽、广汽、奇瑞、重汽等汽车企业实施区域性兼并重组。也就是说,政府欲通过汽车兼并重组,在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产业集中要求。这是产业规律,也是大势所趋,昌河纵是不愿也难以“逆流而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