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主品牌:没有最危险 只有更危险

(2011-10-17 23:16:18)
标签:

自主品牌

没有

最危险

只有

更危险

晓程

汽车

焦点评论

丹东晓程

分类: 汽车评论散文随笔

自主品牌:没有最危险只有更危险

文/丹东晓程

今年9月,一家自主品牌企业在广州最早一批、并且曾经一度规模最大的经销商悄然“关门大吉”,改换门庭。这被看作是自主品牌生存空间逐渐被压缩的一个现实写照。车市分化,已经成为很难阻挡的潮流:自主品牌降无可降,而德系车则仍在加价购车。

中汽协统计显示,7月份,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36.5万辆,环比下降18%,同比下降3%,其市场占有率降为36%,跌至近年来的最低水平。而今年上半年,多家自主品牌的领军企业,都没有完成上半年预期目标。

今年前七个月,自主品牌轿车、SUV、MPV增长速度均低于乘用车总体水平,而从单个企业看,除广本外,合资品牌销售同比均高于自主品牌,奇瑞、比亚迪更是出现负增长。

有报道宣称,中国汽车产业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更有报道直言“自主品牌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中国汽车产业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么?

没有。

更危险的时刻还在后面。

目前只是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征兆。这些趋势扩大之后,自主品牌更为艰难,更为危险。

这种更为危险的艰难处境将产生于未来,而不是现在。所以,危险还在发酵。主要发酵的方向在八大趋势。

一、自主品牌四面围困、两面夹击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目前,自主品牌产品正受到美欧日韩等世界汽车强的国进口汽车、合资汽车、合资自主汽车产品的四面合围。这些汽车产品从中档到高端下探,从小型到微型上攻,自主品牌只是在中级车产品上略有优势,而目前的这些优势也在缩减。未来形势严峻。

二、属于自主品牌的国内外市场空间越来越小

国内市场在四面合围、两面夹击之下已经开始收缩。国外产品的全面进入,使自主品牌难以喘息。国外市场只能面向非洲等一些小国家。出口面积狭小,路径狭窄。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处于夹缝之中。

三、自主品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距离与国外品牌越来越大

高新技术独立研发能力薄弱,人才匮乏;研发集中度、人力财力分散,无法形成合力。关键零部件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对外依赖性依然很强。短时间之内无法形成独立生产能力,受制于人,无法超越。新车型更新周期长,新车资源匮乏。即使购买了国外的产品线和知识产权,由于缺乏创新能力,车型很快落伍。而若干年之后即使关键零部件可以独立生产,国内市场高中低端产品空间早已经为国外品牌全面占领。

四、管理制度手段低人一等

国外企业的现代化、自动化、科学化、规范化已经非常成熟,而国内自主品牌企业管理制度依然在幼稚的基础上邯郸学步,进步缓慢。法制化环境制约企业发展,规范化、科学化步履艰难。

五、价格降无可降,成本居高不下,利润低,实力弱,资金难题无法破解

自主品牌的主要竞争手段,多年来一直是拼价格、拼成本。目前价格优势已经发挥殆尽,自主品牌汽车竞争乏力,管理制度的落后和腐败环境的影响使管理成本难以降低。利润空间收窄使后续发展能力薄弱。对外资金依赖严重而资金难题无法破解。亏损面增大和人工成本的提升使企业负担如牛负重。

六、产品市场升级晋档,自主品牌落后趋势明显

随着大众收入的增加和购车档次升级,低端客户群呈收缩态势。合资品牌产品自上而下的产品档次和价格的双重挤压使产品性价比提升,更多有消费能力消费者转而选择合资品牌。自主品牌的很多车型已经没有优势可言,有被消费者不屑一顾的危险。

七、兼并重组、结构转换远水不解近渴

治散治乱,做大做强,必须解决兼并重组和结构调整问题。而兼并重组发挥效能更待时日。

八、电动车难负众望

世界电动车有万船竞发的趋势。而众多世界电动车巨头都将矛头指向中国市场。电动车技术趋于成熟的国外企业越来越多,批量生产的国外电动车品牌二三年内即将进入中国市场。届时,自主品牌又将失去一块重要的市场领地。国外电动车品牌据险遏制,自主品牌电动车更无法喘息。

预计在这些趋势逐渐走强的三五年之后,中国自主品牌将进入最困难期。那将是很多企业的更大的危险期。

生死存亡,命悬一线。政策紧急施救,可望出现转机。否则,再过十年,失去市场支持的自主品牌企业,恐再无翻身之日,只能甘居人后,不必奢谈超越。

 

(新浪汽车独家专稿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