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观摩“中星1A”卫星发射感受冲天震撼

标签:
现场观摩中星1a卫星发射遗憾晓程汽车焦点评论丹东晓程 |
分类: 汽车评论散文随笔 |
现场观摩“中星1A”卫星发射感受冲天震撼
文、图/丹东晓程
荣幸地加入了“长城润滑油航天助威团”,有机会现场观摩卫星发射的壮观景象,实在是意外的惊喜。
9月18日夜。晚餐之后,开始进入卫星发射中心。
这是个多云天气。偶尔有雨点落下。但大家兴致不减。经过不到一小时的车程,通过层层哨卡,“长城润滑油航天助威团”的专车来到了卫星发射现场。
这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宝地。东向、北向各有一个非常相像的葱郁的山峰,陡峭而峻秀,呈对称性布局,在卫星发射现场是两个天然屏障。
距离停车场不远处,神秘的火箭发射塔高高地直立着,全副武装,严阵以待。四周灯火通明。火箭发射塔对面的工作室灯光下还有来去匆匆的身影。卫星发射在即,定是一派繁忙。
卫星发射时,肯定不会让我们这些普通百姓留在距离卫星那么近的现场的。那样肯定会碍手碍脚,只是在现场一饱眼福而已。拍照留念之后,助威团重新上车启程。
这条路似乎已近高龄,历史有点悠久。屏蔽墙、路标都是60年代的。路窄弯多。只能单向行驶。中间穿越隧道。
专车从南面即发射塔后侧绕过卫星发射现场,进入南方的峡谷。
这里植被丰富。依稀有农家的灯火。车灯闪烁下,农家成串的玉米棒、规矩的农家小院呈现在眼前,尽显异域风情。
这里的农民大概每逢卫星发射,都象过节一样。在这里居住,每一次卫星发射的壮观景象都在眼前,得天独厚的观摩机会让人羡慕这特殊的幸福。
经过神秘的弯路和隧道之后豁然开朗,专车来到山沟尽头的一处宽大的停车场,顿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此地距离卫星发射现场大约4公里,高度、角度自然是观摩的最佳地段。经过农家门前的崎岖山路,在路灯灯光的指引下,我们“长城润滑油航天助威团”一行二十几人来到了一号观察平台。
这里已经是香烟缭绕、人声鼎沸了。已有旅游人群先我们而到。小吃烧烤,倍添热闹。不断有保安人员提示靠墙向着卫星发射塔扫描的摄影爱好者要保持与护坡墙一米的距离。人群在平台上摆好了观摩的姿势,耐心等待。
卫星发射时间是9月19日零点33分。距离发射还有四十分钟。
我随身携带两件拍摄用的武器,小型便携式相机和发微博的手机,长枪短枪都有。我倒是不傻,事先编好了微博文字,只等拍照之后,抢先一步将卫星发射的消息发出去。
多好的报道机会啊。做新闻工作这么长时间,还是第一次用最快的手段报道最震撼的新闻。人生难得的新闻经历。
在我陶醉和自我满足的时候,就放松了对时间的把握。不知不觉,时间已经到了。只听远远地传来“啪”的一声响,对面卫星发射塔底部爆出烟雾,接着是朦胧的火光。
我毫无心理准备,有点慌乱。急忙拿起手机端起拍照的姿势。就在端起手机的瞬间,不小心碰到了“OK”键。来不及懊悔,急忙重新寻找拍照页面,按快门。这时拍到的并不是火箭上升状态,而是刚刚离地。这时手机页面显示拍照之后的“OK”确认键。按下确认,再按发送键,还需要重新启动拍照页面。我就弃手机拿起相机。相机已经进入待机状态。等到用手机拍摄完毕,火箭已经迅速穿进云层。相机拍到的只是进入云层前的一团火光。
神速的火箭只给我们几秒钟的最佳拍摄时间。对于我这个业余摄手来说,这几秒钟怎样把握,实在没有彩排过。
生活就是这样不给你彩排的机会。拍到的并不是理想的画面。在终生难忘的观摩现场,留下了难以弥补的缺憾。
看到网名为“四姨四姨哈”的助威团团员拍摄的视频,真是羡慕啊。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我第一时间发布了“中星1A”成功发射的微博,并配有现场图片。
事后惊闻长城润滑油竟与中国卫星发射中心有过半个世纪的牵手历程。这种持之以恒的合作、国产润滑油的光荣历程也让中国人自豪。
类似于这样的夜晚,又有多少象长城润滑油这样的团队,在默默无闻地为中国航天事业和中国各项伟大事业的进程加油助力呢?
当天早上,看到网上消息:今日0时3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1A”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中星1A”卫星是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所属的一颗通信广播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
转发这条微博时我写道:“我在现场”。
以下是来自现场的图片。

远观发射现场

就这样与火箭擦肩而过

朋友开顺就在我旁边。他拍到了卫星进入云层前的状态。羡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