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为高消耗品的汽油的价格很快与世界接轨而居民收入、汽车价格迟迟不与世界接轨的当今,老百姓购车注重品质的同时很注重价格也是合情合理的中国国情。
网上调查显示,百分之九十多的消费者或准购车族都认为目前车价还是虚高,尤其是合资汽车企业刚刚上市的新车。而有趣的是,消费者的分析判断往往被汽车厂家的一再降价和汽车经销商的频繁优惠所佐证。这时往往有似乎权威公正的专家出来说话,说车价已降无可降、明年车价降幅不会超过4%云云。说时迟,那时快,几乎在专家声称“降无可降”的同时,千里马、高尔、派朗、华普不约而同举起降价旗。车价还是噼里啪啦掉,降价潮还是此起彼伏。汽车厂家和经销商往往并不配合这种宣传,为多多卖车抢市场,也顾不得替他们说好话的专家们的面子了。
市场并不以专家的意志为转移。消费者作为上帝的对汽车虚高价格和汽车暴力的抵抗的顽强和坚韧与日俱增。越来越看清汽车价格迷宫的消费者大有“全世界无车者联合起来,培养耐心、持币待购”的势头,一时间,持币待购者迅速增加,观望的信念越来越坚定。
在这种情况下,汽车厂家却顽固坚守价格机密而有意无意地忽略广大消费者对虚高的车价的质疑,不惜以失去企业诚信为代价,继续对车价遮遮掩掩,似乎没有意义,对汽车销售很是不利。
是僵持,是对峙,也是期待。
这种局面必须打破。
对峙的双方也希望打破。
但必须有一方退却。
结束这种对峙局面、进一步打开汽车销售市场的主动权在汽车厂家手里。
即是说,汽车厂家来做这种退让才是最明智的。
在消费者不信专家、不信车厂、不信经销商的情况下,只有公开企业的价格机密,才可能换来企业的价格诚信,消费者才会停止以汽车暴力为炮弹的对汽车厂家的轰击。
而与更诚信的企业形象、更值钱的无形资产、更大的市场和长远的利益比较起来,牺牲一点企业的价格机密,还是值得的。
这是以退为进。
问题是,企业的价格机密并不是企业的核心机密。有限度的付出是为了换取诚信、澄清事实、打破持币待购心理、赢得旺销。而且,在行业内部、企业之间和企业高层,汽车价格构成已经不是机密和秘密了。对竞争对手不是秘密的东西,对老百姓保密,有意义么?
既然是价格不虚、成本拧不出水,成本和其它价格构成一旦公布,即可证明你的产品货真价实,那就不必再降价了。再降价,大家也都担心降品质、降质量、降配置了,号召持币待购的舆论就会自然转换成号召稳定价格、稳定质量的舆论,“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的买卖信息不对称的格局就将打破。给消费者以价格知情权,会换来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厂家也再不必为汽车是暴利还是薄利、车价是虚高还是实低而徒费口舌了。
如果确实车价虚高,那就公布价格构成机密,然后把价格一降到底——降到合理利润的合理位置,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
关键是汽车企业是要价值连城的价格诚信激活市场,还是要形同鸡肋的价格机密抱残守缺让市场不死不活;是一味僵持,还是以退为进互惠双赢。
晓程认为,现在的确需要用企业的诚心来昭示天下。
就像贾宝玉,为了表示诚心,情愿把心剖出来给林妹妹看。
有贾宝玉的一半诚心,也会感动上帝的。
企业需要审时度势,需要出奇制胜,不能坐失良机。谁主动,谁就抢占了市场先机。
当然,不要指望晓程几个笨拙的文字纸上谈兵就能让汽车价格大战偃旗息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需要市场经济手段来左右大局,又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来把握方向。我们可以劝说车厂,但车厂如果真的(也许不是)只片面依靠违背诚信来挣取昧心钱、片面(确实是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这也有违薄利多销的市场规律而不符合经济科学。宁肯伤害上帝而不争取上帝、非要和持币待购行为一比高下、非要将价格战争打到底闹个鱼死网破两败俱伤,非要将自己的顾客推给别人,这可不是高明厂家的明智之举。
这种情形下,国家有必要实行宏观调控,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想方设法引导企业以至诚至信真实资本赚取合理利润,让我国汽车市场和汽车工业向利国利民的方向健康发展。
(请支持我一小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