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联播出现了新面孔,邢质斌终于功渐成,身将退。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在成长。
回头问问邢质斌,问问康辉,当主持人,容易吗?
应该说,在这样的全世界最大的强势媒体的重要栏目站稳脚跟,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成功。就是这样的成功,让多少涌动着青春激情、立志献身党的新闻事业的热血青年艳羡不已!荧屏里边那两把椅子离你只有咫尺之遥,但只进一次央视大门,何其难也!那两把椅子,别说全国各地有多少人想坐上去,就是全国各省,又有多少专业主持人把目标锁定在荧屏之内那个让人发挥出多少梦想的地方,想坐央视任意一把交椅而不可得。在央视,上了节目又下来昙花一现成为匆匆过客的,难以数计。
但,人们看不到这些或不愿意多看多想,只愿意关注聚光灯下的光鲜、荣耀和辉煌。一些青年学生甚至在呀呀学语之时就天真的把自己未来的职业锁定为播音员或主持人。
于是,传媒类学员中的播音主持专业逐年升温,招生分数一路走高。如果仅此而已也就罢了,有些非媒体院校,综合类、艺术类专业学院,竟也不管师资、不问生源,不顾历史和现实条件,竞相开办播音主持专业,为播音主持招生的滚滚人潮推波助澜。于是,每到寒暑假,连素日少有传媒学子眷顾的地方广电媒体,都不断有人要求前去实习。
结果,真正能在省级以上广播电视主持人席位上稳坐直播台的,寥若辰星。其他人,只能在地方广电媒体招聘中,与当地老主持人分一杯羹,招聘时落榜或改做他行的的也不乏其人。
只有这时,很多媒体学子才体会到做一个播音员、主持人的不易。
然而,学习的辉煌时期已过,重学技艺已错过时运,声音的先天条件不足等原因使他们与当初坚定不移地选定的工作挥泪告别。这时候,他们心中留下的,是后悔,还是苦涩,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问题是,有些在孩子们入学的时候就很清醒的人们,并不把这严峻的现实提前如实告诉他们,而是在各种招生场合,把他们新开的专业描绘的比演播大厅的聚光灯还要光鲜,并不无夸张的炫耀这一专业的光辉的就业前景。这就更让一些优质而天真的考生对这一专业趋之若鹜。不管自己的声音亮不亮,音色美不美,都开始了播音员主持人的梦想。有的同学竟沙哑着嗓子进了播音主持专业的课堂。
一位科学家小时候曾经把鸡蛋搂在怀里一动不动,说是要孵小鸡。这个可爱的想法没有妨碍他成长为名声大噪的科学家。但是,毕竟科学家的童年与常人无异,就是再聪明,他也不会把鸡蛋孵成小鸡。
有好的生源没有好的办学条件和师资,会误人子弟;有了好的条件而吸收没有天资并且不适合本专业的学生,同样误人子弟。
考生和家长选择专业时,切忌只凭兴趣不顾特长,只慕虚荣不重技艺,只看到花的鲜艳,不愿意多想栽花的辛苦。
播音员主持人的就业和就业后的残酷的淘汰,以及年纪轻轻被淘汰之后无所事事的尴尬,应该有人清清楚楚、实事求是的告诉他们。
做邢质斌难,象邢质斌那样具有长久的播音艺术生命的播音员,寥寥可数。中国有几个邢质斌?
是艺就养人。选择专业,还是要看自己的特长和社会需要。曝光率、关注度的高低和人生价值高低是两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