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霜月千家诗的后记
(2009-11-10 10:01:52)
标签:
杂谈 |
从初夏到初冬,这第十二本书《千年霜月千年诗》终于写完了,把后记帖上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此时的心情:
一窗昏晓送流年(后记)
不知不觉,这已经是我写成的第十二本书了。每次成书之时,不是春风翦翦,就是秋月皎皎。也许,我这点点滴滴的文字,正是为了一个个春秋变换而留下的纪念吧。有了这些文字,我就不再感叹:“秋月春风等闲度”。
在这里,我只写了《千家诗》七言本的部分,因为这个本子最早,后来的五言本是王相编的,内容更为芜杂不精,因此暂时不评了。冯梦龙的《夹竹桃顶针千家诗山歌》中,就只有七言的部分。而且,现行选本中选有的六首诗――沈佺期的《侍宴》、杜甫的四首《秋兴》、嘉靖皇帝的《送毛伯温》,《山歌》里面都没有。冯梦龙在《山歌》中强调过:“从诗次序,并不妄删”,因此可以推断,在冯梦龙那个时候,《千家诗》就是本书中所选的这些诗词,所以大家不要以为此书像有些选本一样,随意删掉了一些诗篇。
有道是“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在本书中,我花了很多文字来还原当年诗人所处的情境,我觉得,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读懂这一首首古诗,才能够和诗人一起共鸣,而不至于误读妄解。
读一首好诗,回味起来恰如黄庭坚笔下品茶时的心得:“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古人所经历的一切,我们依然会有同感,千年的沧桑,改变不了诗意的心绪,诗意的情怀。
几年来,一直沉浸于古书旧诗中,正可谓:“万卷古今消终日,一窗昏晓送流年”,于现实社会竟有了很强的疏离感。高效率、快节奏的时钟在我这里停滞了,伴着我的似乎是钟鼓更漏式的悠然;财富的裂变,职场的漩涡,在我的眼中,也犹如那书页中一则则看惯的故事。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乐土”,我仿佛过着古时隐士们的生活。读多了有关穿越的故事,不免产生一个幻觉,似乎我是从遥远的古代穿越到现实中来的。尽管我如此喜爱这个时代,但却依然留恋古人田园中的牧歌。
窗外,风更急了,夜空中冷浸浸的秋气。这样的气息实在是太熟悉了,不知曾化为多少篇佳句,收藏在厚厚的诗卷里。黄叶乱舞于空中,仿佛是那一页页发黄的故纸,又像是散落于尘中的前生回忆。
日子就这样过去也很好,心情不再寥落和躁动,也许我的使命,就是用百年的时光,来诉说千年的诗意。
江湖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