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水兰花雨发香 (2)
(2009-02-25 11:15:24)
标签:
杂谈 |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明代诗人李日华《兰花二首》中的这一首诗,把兰香的特色写得细腻入微:
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鼻端触着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兰花有这样一个特点,她的香气缥缈清幽,把一盆兰花放在室里,清香时有时无,时隐时现,时浓时淡,时远时近。北宋词人曹组有一首词:
卜算子 兰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迳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曹组这个人现在不大出名,但在北宋当年可是知名度极高的才子,他深受宋徽宗宠幸,曾奉诏作《艮岳百咏》等诗。然而,宋徽宗是亡 国之君,后人因曹组整天陪着徽宗吟风弄月,觉得亡国的责任他也脱不了干系。所以连带着把他的词也骂作“侧艳”、“下俚”。有人说世上最藏污纳垢的地方一是皇宫,二是妓院。由曹组的经历来看,皇宫更混不得,你看人家混妓院的柳三变多风光?
闲话打住,曹组这首词写得还算不错,尤其是最后这两句“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写出了兰花香气的特点。其实,这正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君子隐士们的审美标准:“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礼记·表记》)。古人推崇的君子高士,往往是不张扬,不狂傲,不盛气凌人,不乖戾霸道。正所谓:“谦谦君子,有如温玉”。大家听中国的古琴乐,往往也是一派平淡谦和,清幽雅致之气。
兰花的香不霸气,不招摇,正如一个温文尔雅的良友,与之相处,有如沐春风之感,如果你不仔细的话,甚至会忘了她的存在,正如余同麓《咏兰》中第一首诗所说: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坐久不知香在室”,虽然我们似乎忘了兰香的存在,但是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身心却都沾染了兰花的香气。古人说得好:“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兰花正是这样润物细无声般地熏陶着我们的情操。